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制10.1《法律為我們護航》教案(彭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法律為我們護航導學案第一標:設置目標【學習目標】1、未成年人的含義?2、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3、保護未成年人的兩部專門法律?4、保護未成年人的四大防線?第二標:達成目標【任務1】自主學習(1).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 的公民。(2).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3)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來的共識。保護-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4)我國還頒布了-,-等專門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5)-,-,-,-,四位一體,構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四道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6)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受到特殊保護的權利,我們要珍惜自己-,依法行使自己的-,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任務2】合作探究材料:13歲女孩2個月打賞網絡主播25萬余元,看完視頻,思考一個問題:你怎樣看待網絡主播和13歲女孩的行為?探究一:1、女孩打賞主播的錢能要回來嗎,為什么?如果是一個成年人,打賞主播的錢能要回來嗎,為什么?2、對比你能發現什么?探究二:未成年人需要特殊的保護女孩一次一次被虛擬的“師傅”呼喚,無條件送給對方禮物1、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1、你知道社會哪些現象體現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嗎?你知道哪些法律涉及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嗎2、保護未成年人的兩部專門法律是什么?探究四:1、未成年人打賞主播的錢能要回,但是成年人打賞主播的錢卻要不回來,是否違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2、你認為視頻中發生這樣的事誰應該負責,怎樣預防這樣的事?(家庭、學校、網絡平臺、法律法規等角度回答)小組交流討論。探究五:1、既然打賞出去的還可以追回來,那我以后就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權利,隨便買東西啦,大不了事后讓家長以我還未成年為名,依靠法律再把錢要回來,這個觀點是否正確,你怎樣看?第三標:目標反饋能力培養相關聯系【反思小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