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治10.2《我們與法律同行》教案(許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第十課 法律伴我們成長 第2課時 我們與法律同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學會依法辦事的原因,定義以及怎樣依法辦事;懂得要樹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義及作為青少年應怎樣推進法治中國的做法;知道道德與法治的關系。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學會依法辦事的原因,知道依法辦事的定義及怎樣依法辦事;明白道德與法治的關系,懂得樹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國的推動者;通過用法律知識分析簡單的案例,培養學生判斷思維能力和概括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法律信仰,學會依法辦事。【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依法辦事。教學難點:樹立法律信仰。【課前準備】布置學生預習,并查閱相關資料。【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一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前不久刷爆了朋友圈。該文出自深圳某雜志社主編羅爾之手。2016年9月8日,他5歲的女兒羅一笑查出白血病,羅爾開始在微信公眾號上記錄一家人與白血病“戰斗”的歷程。而據有關新聞的最新報道,11月30日上午,深圳市小銅人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據不完全統計,僅30日凌晨騰訊開通的捐款通道,已收到捐贈200余萬;網絡資料顯示,深圳市小銅人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新金融領域新媒體運營和數字營銷的初創企業,成立于2014年8月。有網友表示,笑笑系列文章的轉發達到了為該公號增加粉絲的目的。在流量日益昂貴的現在,公眾號要加一個粉的成本為67元,如果轉發一次能加一個粉,付一元醫藥費也十分“劃算”。同時,更是有自稱“與羅爾同在深圳某報”的人爆出,這后面有人在營銷:首先,羅爾在東莞和深圳有三套房,兩臺車,一個廣告公司。其次,捐款已經足夠,為何該系列文章還在不斷發酵。想一想:這一材料表明了什么問題? 提示:表明了社會生活中很多公民沒有依法辦事的意識。教師總結:作為現代公民要樹立法律意識,并自覺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怎樣依法辦事、怎樣樹立法律信仰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問題。二、 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學會依法辦事活動一:情景再現法律的保障功能(多媒體鏈接展示材料)在中國,制定法律的權力屬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的制定過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審議、表決和公布四個環節。法律案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后,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實施。據有關部門統計,建國后我國已頒布幾百部法律,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回答下面的兩個問題:想一想:(1)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法律的功能的實現靠什么?提示:法律的功能是保障人們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尊崇和遵守。(2)什么是依法辦事?提示:依法辦事,就是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特別強調: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活動二:案例分析(多媒體鏈接教材p101第二處“探究與分享”材料)想一想:你認為小程應該采取哪種方式應對不法侵害?為什么?提示:立即撥打110報警電話。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依法辦事就是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漸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著、堅定的捍衛者。教師過渡:信仰是執著的堅守和不變的追求,代表著敬畏、信賴與推崇。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依法辦事不僅是一種用法的擔當,也是一種崇法的信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以實際行動樹立對法律的信仰。目標導學二:樹立法律信仰(多媒體展示材料)2016年國慶期間,廣州迎來不少外地游客,他們在領略濃郁的廣府文化的同時,也在驚嘆廣州順暢的城市“脈絡”。記者走訪發現行人和車輛都在紅綠燈的“指揮”下有序地“流動”或“靜止”。已經當了5年交通協管員的老李見證了“廣州式過馬路”越來越文明有序的變化。“特別是近一年來,真的改善了不少。”俞女士從山東老家到廣州與兒子團聚,當天她正在北京路游玩,她說:“廣州給人的印象就是人多車多,特別是人多,但每遇到紅燈,人們都會齊刷刷地都停下來,沒有人會硬沖過馬路對面去,很有秩序,點贊!”根據有序的“廣州式過馬路”談談樹立法律信仰的原因。(一)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活動三:案例分析(多媒體鏈接教材p102“探究與分享”材料)思考:國家工作人員在就職時公開進行憲法宣誓有什么意義?提示:有利于宣揚憲法的權威,有利于維護法律的尊嚴,有利于激勵公職人員忠于和維護憲法。教師講述:樹立法律信仰,就是發自內心的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衛法律。當法律至上成為我們的真誠信仰時,法治精神就會銘刻在我們心中。特別強調:法律至上。 總結:樹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當法律真正成為我們的信仰時,才會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從2016年秋季開始,思想品德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課。在國家的治理中,德治與法治如鳥之兩翼,不可偏廢。那么,法治與道德的關系是什么?(二)法治與道德活動四:(多媒體鏈接教材p102“探究與分享”材料)思考:法治與道德的關系?提示:法治時代,并不否認道德的重要性。人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有利于促進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三)為法治中國建設做貢獻(多媒體出示文字材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規劃了法治建設的“總藍圖”。全民守法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基礎,只有使老百姓發自內心地信仰法律、尊崇法律,依法治國才有深厚的根基。從“一五”普法到今年啟動“七五”普法,我國法治宣傳教育已走過30個年頭。縱觀30年來的普法之路,青少年始終是法治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深入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青少年法律素養,引導青少年樹立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意識,關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關乎青少年健康成長,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關乎民族未來和希望。思考:作為青少年,我們要努力為法治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你打算怎樣做?提示:在學習法律方面,我打算。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在依法維權方面,我打算教師歸納: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三、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學會依法辦事;認識了要樹立法律信仰;明白了法治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今后要認真學法、懂法、守法,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小公民。【板書設計】學會依法辦事我們與法律同行樹立法律信仰【教學反思】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