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級下冊科學1.1《磁鐵能吸引什么》教案(衛老師教學設計).docx
第1單元 磁鐵第1課 磁鐵能吸引什么【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磁鐵能吸有含有鐵、鎳、鈷材料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過程與方法: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猜測的重要性。【教學重點】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教學難點】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教學準備】磁鐵、銅線、大頭針、鐵釘、回形針、木片、彈珠、紙片等18個物體及不同分值的硬幣9枚。【教學過程】一、魔術導入,激發興趣。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老師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誰愿意做我的魔術小助手?師出示:一瓶礦泉水,一個盒彩色的回形針,請小助手喝一口水,然后選一枚彩色的回形針放入瓶中。師問:會出現什么情況?回形針會沉到瓶底?我能讓回形針自己爬出瓶口?你們信嗎?睜大你們的眼睛,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教師先空手演示,在出示月光寶盒演示。2、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月光寶盒的寶物是什么嗎?PPT提示,板書:磁鐵3、磁鐵除了吸回形針,還能吸什么?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PPT揭題:磁鐵能吸引什么(板書)【設計意圖】 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玩過磁鐵,對磁鐵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學開始,創設“小魔術”的情景,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回形針怎么會自己爬出瓶口?”,這正是小魔術產生的效果。“小魔術”、“小實驗”等是孩子最喜歡看的,它激起了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從而順利地引出了本堂課的研究對象磁鐵。二、自主探究 ,獲取新知1、師:磁鐵又叫磁石、吸鐵石,磁石吸鐵就像慈母擁抱自己的孩子,磁鐵除了吸鐵還會吸老師給大家準備的18個不同材料的物體嗎?下面請各小組按照實驗要求,一邊認識、一邊取出、一邊猜測,師同時展示PPT,生將流猜測的結果填寫在活動手冊上。猜測完結果后,抽生全班交流猜測結果,引發學生沖突.2、師:要想知道預測的結果對不對,怎么辦?(做實驗)師:對!科學研究不能光憑猜測和感覺,得用事實說話!那就請大家親自動手,來實驗一下,3、出示實驗要求:(課件)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4、小結。(1)比較實驗結果和預測結果是否完全一致。(2)我的發現:磁鐵能吸引的物體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由鐵的材料構成的,抽生回答。(課件)三、拓展延伸,小結新知(1)硬幣都是鐵的嗎?磁鐵吸硬幣嗎?(實驗)(2)抽2名同學實驗,師:為什么有的硬幣能被磁鐵吸住?而有的硬幣又不能被磁鐵吸住呢?PPT展示,進一步了解硬幣的成分,得出磁鐵能吸鋼和鎳。(3)PPT小結:我們只用了18種材料,科學家用了更多種材料做實驗后,發現磁鐵不僅能夠吸住鐵的物體,還能吸住含鎳和鈷的物體,我們把磁鐵的這個特點叫做磁性。(板書:有磁性)當然,生活當中,很多物品我們都可以用磁鐵去吸吸看,也有部分物品不能去接觸,比如說電視機、電腦、手機、硬盤、手表等等物品,磁鐵接觸后會損壞這些物品。得出結論:磁鐵吸引鐵、鎳、鈷的性質叫磁性。(4)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課件展示:考一考你)師:怎樣才能快速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針?師:觀看視頻,了解磁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不知道的小妙招。【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學會用磁鐵來辨別一些鐵制成的物體,這是從探究和應用方面來幫助學生建立和加深“磁性”這一科學概念;同時也教育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周圍的世界,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四、附板書設計:鐵磁鐵能吸引什么 鎳 有磁性鈷 猜測 實驗 五、【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魔術、猜測、實驗、討論、合作等方法讓學生感知磁鐵的性質及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在設計過程中,著力體現科學新課程標準里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科學探究是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充分體現了小學科學教學的根本要求“啟蒙性”、“探求性”、“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