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1《白鷺》教案(錢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五年級上冊第一課 白鷺 教學目標:1. 會認“鷺、嫌”等6個生字,會寫“宜、鶴”等10個生字,會寫“精巧、配合”等15個詞語。2. 能想象和說出作者所描寫的畫面。3. 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的。4.背誦課文,積累喜歡的段落。教學重點: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的。教學準備:1. 教學課件2.布置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白鷺”的資料了解白鷺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等特點。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鷺、嫌”等6個會認字,理解“精巧、鏡匣、適宜”等詞語的意思。2.會寫“宜、鶴、嫌、朱,框、匣、哨、恩、韻”等字。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5自然段。4.能借助關鍵詞句,體會白鷺的形象美,感受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明確學習目標1.板書課題:白鷺。相機指導學生認讀生字“鷺”。2.導入:同學們知道有關白鷺的詩句嗎?(出示有關白鷺的詩句)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通過寫詩來表達對白鷺這份喜愛的感情。【設計意圖:通過誦讀古詩,一是讓學生感受白鷺自古以來就深受文人雅士的贊美。二是讓學生感受到白鷺在生活中很尋常?!?.出示單元導讀,引導:本單元的學習要點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那么在白鷺這篇文章中,作者要表達怎樣的感情,他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表達感情的呢?【設計意圖:“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突出單元要素,讓學生做到心中有目標。】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1.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2.檢測學生認讀生字、詞語的情況。(1)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2)理解“鏡匣”“嗜好”“黛色”等詞語的意思。三、厘清結構,初步感知白鷺之美1.學生再讀課文,找出作者直接贊美白鷺的句子。預設: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2.提問引導:為什么作者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呢?這是我們重點要探究的問題。(板書:詩)3.默讀課文,找一找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的?預設:2-5自然段寫了白鷺的外形。6-8自然段寫了白鷺覓食、棲息、飛行等方面的生活習性。(相機板書:外形 習性 覓食 棲息 飛行)四、感受“適宜”,體會作者情感1.關注“適宜”,明晰特點思考:2-5自然段中哪一句話概括了白鷺的外形特點?哪個自然段具體寫了白鷺的外形?預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概括了白鷺外形的特點。(板書:適宜 )2.交流“適宜”,體會情感(1)讀第5自然段,從哪兒感受到白鷺外形的適宜?預設一:從“流線型”感受線條流暢、柔美。預設二:從“雪白”“鐵色”“青色”感受樸素、典雅的美。預設三:白鷺“適宜”的程度恰到好處,無可挑剔。(2)體會情感,指導朗讀。引導:朗讀時要注意節奏,體會作者對白鷺發自內心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驹O計意圖:緊扣“適宜”,引導學生感知白鷺形美、色美;再通過品詞析句、圖文結合、感情朗讀中逐步感受作者蘊藏在字里行間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初步感受作者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補充材料,體會形象美。(1)出示句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引導:戰國時期宋玉是怎樣來形容這位姑娘的美的?引導學生發現白鷺和“東家之子”共通的精巧、適宜之美。(2)比照體會,感受形象之美。點撥:作者把宋玉寫絕代佳人的句子化用到白鷺身上,白鷺就有了鮮活的人性化形象,他對白鷺喜愛的感情就藏在這個形象中了。(將板書中的“外形”改為“形象”)【設計意圖:通過材料的補充,引導學生體會,當作者把自己濃濃的情感注入到白鷺身上時,其實就將白鷺人格化了。與其說作者是在寫白鷺的外形,不如說作者是在描繪一個鮮活的人性化的形象。把板書“外形”改為“形象”,一是將作者的感情凸顯出來,二是體會怎樣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引發啟示,練習背誦。(1)引導:從郭沫若身上我們得到了什么學習的啟示?(勤于積累)(2)出示作者簡介。(重在說明其文學成就,離不開博覽群書,勤于積累的好習慣,相機引導積累。)(3)學生練習背誦。【設計意圖:此處作者的化用是引導學生建構學習意義的極好機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順勢而導,對郭沫若的介紹,意在說明成功離不開平時點滴積累。學生獲得啟示:只有把經典的語言熟讀背誦,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此時,學生明白了背誦的意義。有了動機的支撐,可促使主動積累,養成習慣?!?.細品字詞,體會“那”字蘊含的情感。(1)提問:還有哪個字也藏著作者的情感?(“那”字)(2)對比品讀:去掉“那”字對比讀,感覺有什么不同?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預設:“那”字突出強調了白鷺的美,四個“那”字的反復,就是四次的贊嘆。這樣對字詞細細品讀,才能真正體會作者流淌的情感?!驹O計意圖:將去掉“那”字的句子與原句作比較,學生從對比朗讀中感受到去掉“那”字,雖意思相同,但情感不同?!澳恰弊掷镲柡髡邔Π樀南矏叟c贊美之情,提高了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熟讀成誦。(1)指導感情朗讀、配樂朗讀。(2)背誦,促進語言內化。五、體會表達方法,再品贊美之情1.自讀3、4自然段,提問:第5自然段的描寫足以表達白鷺的美,能不能去掉第3、4自然段呢?說說理由。(對比)2.交流體會:作者是怎么對比的?對比的目的是要具體表達什么感情?引導:作者這樣對比是要突出白鷺精巧、柔和、平常的獨特之美。在對比中,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就體現出來了?!驹O計意圖:學生很容易就看出3、4自然段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墒亲髡呤窃鯓幼鰧Ρ鹊?,這樣對比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并不十分清楚。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到文字中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對比來表達情感的,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苛?、小結梳理,練習背誦梳理2-5自然段的結構,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練習背誦。七、指導書寫1.根據結構給生字分類。2.重點指導“嵌”和“嫌”的書寫。板書設計: 1.白鷺外形(形象)適宜 詩 覓食習性 棲息 飛翔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6-8自然段。2.邊讀邊想象畫面,能想象和說出作者所描寫的畫面。3.能借助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的。教學過程:一、扣題回顧,設疑引導想象1.引語:上節課,我們感受了白鷺適宜的美。覓食、棲息、飛行本是白鷺的生活習性,怎么會像一首詩呢?下面讓我們走進6-8自然段。2. 學生自由朗讀6-8自然段,給每個自然段所描繪的畫面起個名字,寫在相應段落的前面。二、學習第6自然段,品味“詩韻畫面”1.引導想象,品賞優美畫面(1)交流畫面名字。預設:白鷺釣魚 水田釣魚 (2)提問: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借助“清水田”“玻璃框”“鏡匣”等關鍵詞句,聯系生活經驗,展開聯想,想象畫面的美。預設:清澈的水田倒映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倒映出白鷺的身影,一幅裝飾精美的田園風光畫。【設計意圖:本文的語言凝練,句句含情。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課文的意境進行想象和補白,盡可能地再現課文所要呈現的畫面,這對于體會作者的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在這樣的想象中,學生的語言不斷豐富,重組、生成。】2. 揣摩品悟,體會無窮韻味。(1)提問:你覺得哪個詞把白鷺寫得特別有情趣?(釣魚)說說理由。(2)感受“韻味”。對比: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叼魚。預設:作者不是在介紹白鷺覓食的習性。在作者眼里,白鷺化身成悠然自得的漁翁,享受著悠閑、寧靜的時光,畫面有了韻味。引導:我們不但想象出了優美的畫面,而且進一步走進畫面中,品出了其中的意境和韻味,體會到作者的感情。(將板書中的“習性”改為“韻味”)【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釣魚”去想象畫面,體會作者將捕魚的白鷺想象成悠然垂釣的漁翁。作者已經不是在介紹白鷺的習性了,而是在為我們描繪一幅韻味十足的畫面。將板書中的“習性”改為“韻味”,引導學生入境體會其中韻味,進而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情感。】(3)給畫面改名,凸顯韻味。預設:改為“清田獨釣”“清田閑釣” “清田雅釣”(相機改動板書)【設計意圖:起名環節,從開始“白鷺釣魚”“水田釣魚”概括段意式的取名,隨著學生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深入體會,到后來取名時一字一字的揣摩品咂,學生經歷“概括段意想象畫面品出意境”思維提升的過程。由淺及深,這樣的成長是看得見的。】3.朗讀涵泳,抒發豐富情感(1)師配樂朗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感受詩情畫意的境界。(2)配樂朗讀。三、品讀7、8自然段(一)自主品悟7、8自然段1.自讀要求:想象畫面,借助關鍵詞句體會韻味和作者表達的情感。2.小組交流,說說最喜歡的一幅畫面,抓住關鍵詞談感受。(二)品讀交流第7自然段1.交流畫面名字。預設:樹頂望哨 清晨閑立2.抓關鍵詞體會畫面的韻味。預設點撥: 從“悠然”“孤獨”中體會白鷺淡雅脫俗的氣質,超然物外的淡然之韻。關注“絕頂”,給人高險之感,更能體現白鷺悠然自得、氣度非凡的神韻。3. 比較體會表達之妙。思考:為什么用問句,不直接說“它不一定是在望哨?!比藗冋f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引導:作者的高明就在于此,問句賦予白鷺感情,引發讀者無限遐想,耐人尋味。4.引發想象:當你也賦予白鷺情感時,你覺得它或許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學生想象畫面、品味畫面意韻。)點撥:我們這樣品讀想象,讓白鷺也有了情感、思想,畫面就有了韻味。5.給畫面改名,讓畫面更有韻味。預設:悠然獨立 絕頂獨望 絕頂遠眺 絕頂閑立 (相機板書)(三)品讀交流第8自然段1引導學生抓住“黃昏”“低飛”等關鍵詞想象畫面。預設:夕陽西下,晚霞滿天,白鷺翩翩地飛著,飛過田野,飛過小河,在村莊上空來回飛旋。2(出示白鷺低飛圖)引導體會:白鷺低飛的姿態,給你什么感受?體會到怎樣的韻味?預設:舒展、優雅、自由自在、輕松白鷺就像仙女、舞者、精靈,在空中翩翩起舞。3.學生給畫面起有韻味的名字。(板書:黃昏起舞)4.聯系“清澄”這個詞,會對畫面的韻味有更深的體會,給你什么感覺?預設:畫面清新、純凈、寧靜、清澈5.引導體會:這樣的鄉居生活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預設:白鷺賦予了鄉間生活一種美的感受,令人心曠神怡。這種境界給人們帶來了安定、純潔、嫻靜的享受。難怪作者說是一種恩惠?!驹O計意圖:將“清澄”“生命”等表示核心要義的詞語從句子提取出來,讓學生聯系這些關鍵詞與前面想象的畫面相結合談感受 ,既避免了對難句子的逐詞解析,又讓畫面有了濃濃的意韻,將作者抽象化的表達變為具象的畫面,有效突破難點。】四、回讀場景,指導理解背誦1.提問:白鷺覓食、棲息、飛行這些生活習性,為什么在作者的筆下就成了一幅幅充滿韻味的畫面?預設:作者把對白鷺濃濃的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間。2.感情朗讀6-8自然段,感受韻味無窮的詩意。3.(出示三幅畫面)思考:對比三個場景,你有什么發現?作者選擇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來表現白鷺不論何時、何地都充滿了韻味。巧妙安排中體現作者的情感。4.引導發現構段方式,練習背誦。三個自然段都按照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白鷺在做什么來寫的,理清思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背誦,能背得快,記得牢。【設計意圖:對比三個場景,意在引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來審視作者的表達,從中找出規律,從而發現作者表達感情的意圖。學生對作者為什么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此時體會更深入,更加系統化。同時,也借機引導發現三個場景的構段規律,幫助學生理解背誦。兩個目標均指向本課教學要點,一舉兩得。】五、對照首尾,深化感情體驗1.思考:默讀9-11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表達對白鷺的喜愛之情的?預設:(1)在別人眼里的缺點,在作者眼里都是優點,足見作者對白鷺的摯愛,這種表達感情的寫法實在是高明。(2)“鏗鏘(的歌)”太熱烈,而白鷺的形象是恬淡的、悠閑的,所以更像是一首意蘊深厚的散文詩。2.思考:回顧全文,再來品讀首尾兩句話,感受有什么不同?預設:白鷺的美不只是在外表,更有從骨子里透露出來的內在美。白鷺這種悠然、自在、恬淡的氣質就像一首散文詩。作者再一次展露自己的情感,感情更深沉、強烈,表達對白鷺發自內心的深愛?!驹O計意圖:課的結尾,再一次關注開頭和結尾這兩句作者直接贊美白鷺的句子,站在全文的角度整體把握,進行對比,學生會發現作者的情感越來越深沉、強烈,由衷地再一次抒發自己對白鷺的贊美之情。如此教學,學生不再只是止于表層化、概念化理解的“首尾呼應”,而是去揣摩品咂作者的感情,回味全文,感悟漸深,這一過程精準指向本課的教學目標?!苛?、總結全文,強化單元目標一花一鳥總關情,作者就是這樣借助白鷺這一尋常事物,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全文不見一個“愛”字,而我們讀來處處體現了作者對白鷺的最真切的感情(板書:愛)。在本單元后面幾篇課文,我們將繼續來學習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七、 作業布置1.背誦課文。2.摘抄自己喜歡的段落。板書設計:1.白鷺形象 適宜 詩 清田閑釣 愛 韻味 絕頂獨望 黃昏起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