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六上語文26《好的故事》教案(錢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好的故事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走近魯迅”主題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詩。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一方面是對五年級上冊學習的“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方法的延續(xù)與推進,體現(xiàn)了針對不同難度的文章,資料發(fā)揮的作用不同。另一方面,該語文要素也體現(xiàn)了對本單元選文特質的關照。本課承擔的語文要素是:在閱讀中引導學生自己產生對資料的需求,然后借助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本文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描寫夢境的文章。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結于昏沉的夜。而在這起結之中,以漸漸地縮小了的燈火,燃起了一種美好的希望,展開了一幅美好的回憶圖景。魯迅先生用了許多意象來描繪這個夢: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安寧靜謐的畫面。但這不僅僅是一篇描寫夢境的文章,這個“好的故事”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黑暗現(xiàn)實的憤慨,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追求,對理想生活的熱烈憧憬。由于特定的時代背景,魯迅先生的一些文字會有晦澀難懂的特點,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實則另有深刻的含義,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繪了一個美麗、幽雅、有趣的夢,意境也是明麗的、溫暖的,然而卻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授本課時,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欣賞魯迅文字的優(yōu)美、想象的奇特和豐富。對于文章運用的象征意義和對比寫法,時代背景、課后的資料鏈接作為難點,同時,文中的生難字較多,而且與前一課一樣,有些詞語難以理解,教學時也要加以引導、點撥。在教學中,還要重視朗讀,在讀通讀順后,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其中描繪的畫面。【學情分析】本文寫于現(xiàn)代文學的初創(chuàng)時期,語言表達與現(xiàn)在不完全相同,有些詞語比較難懂。所以學生初讀課文時,課后第一題提示可以先跳過去,再讀課文時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這些難懂的詞。魯迅的文章所表現(xiàn)的內容,以及涉及的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差距,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尤其是這樣運用了象征手法、含義深刻的散文詩。因此,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借助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生活經歷,以及他人對作品的評價或注解來理解課文內容,進而走近魯迅,由衷地崇敬魯迅先生。【教學目標】1、會寫“擱、綜”等13個字,會寫“萍藻、蕩漾”等15個詞語。2、能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資料理解難懂的詞語,在此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能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夢境的美好。4、能結合“閱讀鏈接”和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內容。【教學重點】借助相關資料,理解難懂的詞語及課文內容。教學難點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準備】教師:PPT課件、資料。【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會寫“擱、綜”等13個字,會寫“萍藻、蕩漾”等15個詞語。2、借助相關資料、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難懂的詞語。3、體會夢境的美麗、幽雅、有趣。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課時重難點借助相關資料、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難懂的詞語。教學準備教師 PPT課件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導入:1919年,魯迅先生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1921年,先生想起了故鄉(xiāng)那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閏土,想起了他看瓜刺猹、雪地捕鳥那些事。1925年,先生再次夢回故里,朦朧中遇見一個好的故事。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先生的散文詩,齊讀課題。(課件出示課題)二、初讀課文 梳通詞句 (一)明確方法,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1、打開語文書114頁,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2、檢查字詞。3、默讀課文,遇到難懂的詞語可以先跳過去。將這些詞標注出來,試著用前面學過的方法理解它們。4、匯報你運用什么方法讀懂了哪些詞? 5、全班交流梳理無法解決的詞。(二)指導難句,練習讀通句子。1、本文除了詞語比較難懂,有些句子也比較難理解。課件呈現(xiàn):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2、先生把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什么?課件呈現(xiàn)云錦。3、云錦給你什么印象?4、現(xiàn)在,你大概能猜出這句話的意思。指名回答。5、由此可見,課文除了難,還給你什么感受? 三、走進夢境 梳理結構1、課文哪些自然段是寫這些美的人和美的事呢?請再讀課文,找一找。板書:美的人美的事2、自然段寫了什么呢?到自然段寫了什么呢?板書:閉目養(yǎng)神、驟然驚醒3、看板書,誰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4、小結:作者在昏沉的夜閉目養(yǎng)神,驟然驚醒又回到昏沉的夜,首尾呼應。5、其實,這好的故事就是一個夢。這個夢怎么樣呢?請用書上的詞回答。板書:美麗、幽雅、有趣6、瀏覽課文第3到9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具體描寫“夢”美麗、幽雅、有趣的語句。7、抽生匯報。四、品讀夢境 體會美好1、師:先生的散文詩詩中有畫,尤其是夢境,極富畫面感,由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生:讀句子。2、師:由文字想開去,你看到了什么?3、課件以詩的格式展現(xiàn)這段話,師生合作讀。4、引導學生想象。5、讀著讀著,你會發(fā)現(xiàn)先生散文詩的語言有什么特點?6、這樣的簡潔的名詞排列,卻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 7、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連接這些名詞的標點符號是逗號。8、師:故鄉(xiāng)是一樁綿長的心事。也許是先生珍視夢中每一處景吧,他慢慢地看,我們也來細細地品。齊讀。9、師總結: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就是魯迅的故鄉(xiāng):江南水鄉(xiāng)。它美麗、幽雅、有趣。預設二:1、師:像這樣具有畫面感的句子,文中還有很多。景物的倒影美麗,它們在水中絲絲連連、纏纏綿綿的景象更加綺麗!(齊讀)課件出示句子: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云中,白云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2、師生合作讀,幫助理解句子。3、師生多種形式的領讀句子,引導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4、回讀第5自然段:水里還有烏桕織入速度由慢到快。5、師:這就是先生的故鄉(xiāng),它美麗、幽雅、有趣。永遠是先生心中最美的遠方。先生這樣反反復復地寫,我們反反復復地讀,這樣的安排是否另有深意呢?猜一猜。6、出示課后“閱讀鏈接”,默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找答案。7、指名匯報。五、總結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夢常常是和人的愿望、盼望、希望是連在一起的。先生為什么如此向往這樣美好的生活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板書25、好的故事跳著讀 閉目養(yǎng)神美的人、美的事驟然驚醒想象讀 (昏沉的夜) (夢境)(昏沉的夜)(12) (39) (1012)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能結合“閱讀鏈接”及相關資料,進一步讀懂課文。2、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特色。3、能借助課文和資料,初步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課時準備學生:熟讀課文,收集關于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生活經歷的資料。教師:PPT課件。教學過程一、檢查字詞 復習導入1、復習詞語,指名在黑板上書寫。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魯迅的散文詩好的故事,齊讀課題。會寫本課的生字詞了嗎?拿出導學單,完成第一題。2、教師訂正,指導“瞬”和“驟”。3、自由朗讀導學單上的句子,回憶課文主要內容。4、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個什么?板書:夢,這個夢怎么樣?美麗、幽雅、有趣。5、教師引讀描寫夢境中的句子,回憶美麗的夢境另有深意.6、小結:通過上節(jié)課我們借助課后資料,知道這美麗的夢,其實另有深意:它是先生希望著這樣美麗的生活。板書:希望。二、聚焦“昏沉的夜”,引導質疑1、先生花了大量的筆墨,反反復復地寫這故事美麗、幽雅、有趣。這樣的寫法在首尾兩個部分也有。快速瀏覽課文首尾兩個部分,讀一讀,找一找。預設:文章的首尾部分反復出現(xiàn)了“昏沉的夜”。(板書:昏沉、夜)2、自讀課文首尾兩個部分,找一找,哪些地方令你感到這是一個昏沉的夜。3、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關注“燈火縮小、石油不多、燈罩熏黑、燈光昏暗”等詞) 。4、這昏沉的夜具體是指的哪一個夜?5、請大家關注本文寫作時間。6、師:這篇文章保留了寫作時間,它是有道理的。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初五,農村習俗這一天正是大家熱熱鬧鬧放爆竹請財神的日子。此時此刻,你有什么疑惑呢?預設1:為什么會在昏沉的夜里,做一個好的夢呢?預設2:既然夢這么美好,為什么還說是昏沉的夜呢?7、梳理問題。8、學生猜測答案。預設1:先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通過夢境來表現(xiàn)。預設2:先生在黑暗的現(xiàn)實中,強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所以三、借助材料 理解課文(一)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試著理解課文1、師:當我們心中有疑惑的時候,如何才能解除這些疑惑呢?預設:查找資料。2、你現(xiàn)在需要哪方面的資料呢?3、課前,你都收集了哪些資料?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4、聰明的你,現(xiàn)在去看看你自己提的問題,能解決了嗎?指名回答。(二)借助課后“閱讀鏈接”,印證猜測1、師:我們得到的答案是不是先生所想呢?先生的文章含義深刻,對于這樣有難度的文章,我們可以借助他人對作品的評價或者注解,更能走近先生。2、閱讀課后“閱讀鏈接”,勾畫出相關信息。3、孩子們,從李老師的注解中,你讀懂了什么?指名回答。4、師:原來,先生這樣的安排的確另有深意! 同學們,象征是一種表達手法,其實先生在野草這本書里,大量運用了這種寫法。請看微課,讓我們進一步走近魯迅先生。5、再讀“閱讀鏈接”,完成導學單第2題。6、指名展示。7、師總結:孩子們請看板書。夢是美麗的,它象征著美好的生活,是令先生向往的。夜是昏沉的,它象征著黑暗的社會,是令先生不滿的。文章不僅巧妙地運用象征的寫法,還將美麗的夢與昏沉的夜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來表達先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8、剛才你在語文書上提的問題解決了嗎? 9、引讀句子,理解含義。四、拓展資料 升華人物形象 1、夢終究是短暫的,虛幻的。先生僅僅是沉醉在夢中嗎? 2、學生猜一猜。3、PPT展示:單元導讀中魯迅先生的作品。4、師:這一篇好的故事,是黑暗中的燈塔,是孤獨中的信念和力量。齊讀。生:“雖然明知前路是墳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絕望。”師:這是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毛澤東曾評價他:“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是文化戰(zhàn)線上的民族英雄。”4、如今,先生早已離我們而去,先生真的走了嗎?指名回答。5、引讀單元頁臧克家先生的詩句。6、讓我們懷著對先生的崇敬,工工整整地在課題下書寫下先生的名字。讓我們將先生銘記于心,大聲頌出先生的名字!五、梳理學法 拓展延伸1、有人說:先生的文章就像茴香豆,它太硬了,不好嚼,它含義深刻!聰明的你們很快讀懂了文章。聰明的你,回顧一下,我們借助了哪些資料來理解課文內容呢? 5、薦讀野草師:讓我們運用本課所得,繼續(xù)去品味野草中的其它作品吧!板書: 25 好的故事魯迅(理想)夢:美麗 幽雅 有趣 對 比(現(xiàn)實)夜:昏沉 黑暗 殘酷 象 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