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1.5《觀察一瓶水》教學設計.docx
5觀察一瓶水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本課是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5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觀察方法,了解物體具有輕重、形狀等屬性之后學習對水進行觀察和描述。本課主要分為兩個活動:1從了解學生對水的基本認識開始,然后通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研究水和其他液體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學生比較這兩種液體與之前研究的物體之間的異同,從而體會它們是兩類不同的物體。通過以上兩個活動,一方面使學生發現水的無色、無味、透明的特征,進一步學習眼看、鼻聞、手摸的觀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動性,無固定形狀。教材在活動1選取乳白色洗發液與水對比,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區別;活動2洗發液、水、木塊被裝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對比液體和固體形狀的不同特點。教科書共3頁,分為3個部分。1.聚焦水是一種典型的液體,表現出液體的典型特征,所以從研究水開始引導學生初步探索液態物質是適宜的。教科書沒有給出“液體”或“液態物質”的具體定義,只需要學生先去關注并研究瓶中的水。“生活中離不開水,水有什么特征呢?”點明了本節課的研究內容,也指向挖掘學生對水的特征的前概念。2.探索這部分內容主要包含兩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來觀察瓶中的水和洗發液的特征。然后將觀察的范圍放大,對比水、洗發液與之前研究的物體有什么不同之處。通過對比,學生將發展和豐富對物體特征的認識,認識到“與這個瓶中的水類似的物體的形狀會變化,不固定”,為中年級“液體”這一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礎。探索活動1,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比觀察并描述一瓶水和一瓶洗發液。教科書中的4幅圖提示了主要的觀察方法,分別為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手摸,同時引導學生傾斜瓶子觀察瓶中水和洗發液的形狀變化。通過對比,學生們可能會感知到瓶中水和洗發液的相同與不同的特征,比如,它們都會流動,在瓶子中的形狀會改變,水和洗衣液的黏度不一樣,透明度不一樣,氣味也不一樣等等。在學生描述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盡量使用以前用過的詞匯,如顏色、透明度、氣味等。探索活動2,要求學生把瓶中的水和洗發液與之前學過的物體做對比。這里隱含著把水和洗發液歸為一類,把之前像小木塊那樣的物體歸為一類的思想。這個對比主要是找不同,學生可以回顧記錄表中有關木塊的特征,進行對比研究。教科書還用對話框提示,比較中應將“形狀”作為重點。“形狀”是物體的重要特征,也是這兩類物體的主要區別。學生通過這項對比觀察活動,會發現瓶中水和洗發液的形狀不固定,會隨容器形狀而改變。教科書中出現了科學詞匯:流動、透明。這是為幫助學生描述、記錄和研討而設置的。流動是液態物質的典型特征,是與固態物質的典型區別。透明也是描述液體特征的重要詞匯,可以引導學生將瓶中的水和洗發液對著光觀察,以判斷其是否透明。3.研討這部分內容包括了1個關鍵問題,聚焦在“從哪些方面來描述水的特征”上,指向的是物體的一般特征。在學生描述時,一方面要引導他們描述水的具體特征和相應的觀察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導他們描述像瓶中水這樣的物體的基本特征,如顏色、形狀、是否透明等。應把顏色、氣味、是否透明、是否流動等詞匯匯總在班級記錄表中。4.拓展用身邊的水、油和洗發液等進行一次流動比賽,看哪種液體流得快。在傾倒液體時學生會發現液體流動的快慢會受到黏度的影響,這一拓展活動是課上觀察活動的延續。【學情分析】經過前四課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一些常見固體在質量、形狀、顏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4課還學習了根據物體不同的特征進行分類,了解不同的分類標準有著不同的分類結果。學生在進行分類活動的同時對物體的自身屬性有了進一步地認識。水是一種最常見的會流動的物質,很多學生都知道“水是液體”,而且對其能流動的特征比較熟悉。本課需要學生運用之前學到的觀察比較的方法繼續觀察水的主要特征,為后面認識空氣特性做必要準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水有許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無色、無味、會流動、透明等。 水和洗發液一樣,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但與木塊等物體相比,水沒有固定的形狀。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瓶中的水與其他物質之間的異同。 學會用詞匯描述觀察的結果。科學態度目標 積極參與研究活動,在研討中發表有根據的觀點。 養成在探究中及時記錄的習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水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水和洗發液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教學難點:水無固定形狀,形狀是物體的重要特征,也是固體與液體的主要區別。【教學準備】學生:一瓶水,一瓶洗發液,相同的透明小瓶2個,不同形狀的容器2個、木塊若干塊。教師: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流程圖】理性的通過比較“水、洗發液”這兩種液體與之前研究的物體之間的異同,從而體會它們是兩類不同的物體。實驗2:觀察比較水、洗發液和木塊的異同【教學過程】一、聚焦1.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離不開水。拿一瓶水,請同學們說一說,關于水都知道什么?2.學生觀察一瓶水,并自由發表,說一說水有什么特征。3.板書揭題:觀察一瓶水(設計意圖:點明本節課的研究內容,也指向挖掘學生對水的特征的前概念。)二、探索(一)觀察比較水與洗發液異同1.觀察方法的研究如果老師給你們一小瓶水和一小瓶洗發液,你們會怎么觀察?學生自由發表,回憶前幾節課學過的觀察方法,比如用眼睛看、鼻子聞、手摸(教師及時提醒不能用“嘗”的方法,強調任何場合都不能用“嘗”的方法)猜猜他們是怎么觀察的,讓學生先看圖說,教師適當補充。(圖片分別為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手摸,傾斜瓶子觀察瓶中水和洗發液的形狀變化。這里還要重點介紹扇聞的正確操作方法。)2.學生觀察比較水和洗發液學生分組進行觀察,提示學生觀察水和洗發液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實驗單上。教師巡回指導。3.組織交流觀察發現組織交流,不僅要說出觀察到的特征,還要說說用什么方法觀察到。(比如,用眼睛看,水的顏色為無色,洗發液乳白色;用鼻子聞;水的氣味為無氣味,洗發液有氣味)教師板書并總結水和洗發液的異同,并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上。水:無色、無味、透明、能流動、不黏洗發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動、黏稠(設計意圖:通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研究水和其他液體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二)觀察比較水、洗發液和木塊的異同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水和洗發液有相同之處,也有著很多不同。如果把它們和木塊比較,又會有什么發現呢?2.教師把洗發液和水分別倒入不同形狀的瓶子里讓學生與木塊對比觀察。3.學生交流觀察結果。不同點:水和洗發液的形狀隨容器形狀發生變化,沒有固定形狀,木塊的形狀不隨容器的變化發生改變;水與洗發液能流動,木塊不能流動。相同點:它們都有形狀。(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水、洗發液”這兩種液體與之前研究的物體之間的異同,從而體會它們是兩類不同的物體。)三、研討小結:水是怎樣的物體?可以從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設計意圖:在學生描述時,一方面要引導他們描述水的具體特征和相應的觀察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導他們描述像瓶中水這樣的物體的基本特征。)四、拓展延伸家庭實驗:“水、油、洗發液”流動比賽 (設計意圖:在傾倒液體時學生會發現液體流動的快慢會受到黏度的影響,這一拓展活動是課上觀察活動的延續。)gun ch y png shu【板書設計】5.觀 察 一 瓶 水zngsrbiswsyn s棕色乳白色無色顏色btumngbtumngtumngshfu lidng不透明不透明透明是否透明yugdngxngzhungwgdngxngzhungxng zhung有固定形狀無固定形狀形狀blidnglidngshfu lidng不流動流動是否流動無味氣味mtouqngxing木頭清香yuxingwi有香味wwiq wininchub ninshfuninchu黏稠不黏是否黏稠液體y tg t固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