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制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魏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生活需要法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與法律相伴;了解法律產生的過程;體會法律對生活的作用,認識生活與法律的關系;了解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懂得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生活與法律關系的學習,能夠體會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通過對法治的學習和思考,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思維能力和對問題歸納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興趣;學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樹立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此材料)教材P84的三幅圖,讓學生看圖說話,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中發生的事情想一想 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教師總結: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重器,為我們的成長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穩定的空間。法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法律與生活的關系這個話題。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一)法律與生活想一想:(1)圖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舉一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嗎?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2)如果沒有這些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提示:如果沒有法律,就像道路沒有交通信號燈一樣,車會橫沖直撞,交通癱瘓,安全事故頻發。如果沒有法律,社會生活就會沒有秩序,人類隨心所欲,帶來的是自己的滅頂之災。特別強調:生活需要法律,生活離不開法律。(3)如何理解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提示:生活中的各種社會關系,不僅需要依靠道德、親情、友情來協調,而且需要法律來調整。法律不僅服務于人們的當前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二)法律與個人活動二:權利義務相伴一生思考:(多媒體出示此材料及問題)李華參軍前是個勤奮學習的學生,2014年復員后到電廠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評為縣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錢給鄉下年邁的父母,并自覺交納個人收入調節稅。材料中的李華享有了哪些權利?履行了哪些義務?請填寫在下面的表格里。享有的權利 履行的義務勤奮學習 受教育 受教育參軍 依法服兵役電廠工作 勞動 勞動被評為縣人大代表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自覺交納 依法納稅想一想:法律與個人有什么關系?教師講述:在我國,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活動三:法律相伴一生(多媒體鏈接教材P85上“探究與分享”欄目)活動:1.學生自主獨立完成教材P85連線題。2.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探討:我們的主要權利有哪些?相應的法律是什么?想一想:個人生活與法律的關系?要求把探究的答案記在課本或筆記上,然后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多媒體展示此表格)我們的權利 相應的法律生命健康權 憲法、民法通則、刑法等。人身自由權 憲法、民法通則、刑法等。人格尊嚴權 民法通則、戶口登記條例等。受教育權 義務教育法、教育法等。智力成果權 民法規則、知識產權法等。財產權 憲法、民法通則、刑法等。勞動權 勞動法等。教師歸納:權利與我們相伴一生,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目標導學二:法律的腳步活動四:法律的產生(多媒體播放教材p87相關鏈接,配上圖片解釋)思考:(1)原始社會沒有法律,人類靠什么調節人際關系和自己的行為?提示:風俗習慣。(2)法律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創制法律目的是什么?提示:國家產生之后,統治階級開始有意識地創制法律。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教師歸納:(多媒體出示問題:法律的本質)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來統治國家、管理社會的工具,也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目標導學三:法治代替人治活動五:“期待中的法治國家管理”(多媒體出示小游戲活動要求)活動:主題:“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國家管理”。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準備五類人員分工小紙片,寫下他們分別要扮演的五個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員)”、“法官”、“商販”、“執法人員(警察)”、“社會成員(平民)”。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進行對話表演,在組內交流,再在班內展示,相互評析。討論: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義是什么?提示:(1)法治就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國、法律之上。(2)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3)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教師強調:法治就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目標導學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活動六:新中國65年法治歷程(多媒體播放“回眸新中國65年法治歷程”視頻)思考:(1)“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歷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標志事件?提示:1954年9月20日,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我國現行憲法。1999年,我國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0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2)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是什么?”提示: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有什么重要意義?提示: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三、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明白了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解了法律的產生過程和法律的本質;懂得了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明確了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離不開法律,從今以后,我們要做到認真學法、懂法、自覺守法,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板書設計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與個人相伴一生生活需要法律原始社會沒有法律法治的腳步法律的產生和本質法治就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教學反思本節課是法律知識教學,法律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和抽象,學生不易于理解,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一個好的方式,這樣可以調動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情感上樂于參與,容易組織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枯燥單調的法律知識教學變得豐富生動。“法律的本質、法治的含義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幾個知識點比較難懂,要多結合情景材料展示問題、啟發學生多思考、多討論,還要給學生多理解的時間和交流的空間。特別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的認識和掌握不能急于求成,要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慢慢地體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