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道德與法制9.2《法律保障生活》教案(柏老師獲獎教學設計).docx
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 第九課 法律在我們身邊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2課時)【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培養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法律特征的學習,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明白法律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懂得法律規定的權利不容侵犯,法律規定的義務必須履行;通過用法律知識分析簡單的案例,培養學生判斷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知識與能力認識法律的含義,明確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能夠體會法律是我們的“保護神”。【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法律的作用和特征。教學難點:法律的作用和特征。【教學過程(第1課時)】一、導入新課(故事導入)1823年,在英格蘭一所學校舉行的一場足球比賽中,一個叫威廉韋步埃利斯的15歲男孩,突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跳起來用手接住隊友的傳球,直奔對方球門,把球扔了進去。雙方對這個進球是否有效爭執不下,因為當時沒有規則可依。后來,英國足協制定了“不許用手觸球和持球跑動”的足球比賽規則,并成為全世界通用的規則。而這個簡單而平常的動作竟然把足球世界分為兩部分:允許用手持球走的成為橄欖球,允許用腳踢、用頭頂的成為足球。社會生活有很多規則:道德、法律、校紀校規教師:法律、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法律保障我們的生活,為我們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環境。什么是法律?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問題。二、新課探究探究點一:法律的產生方式活動一:行為規范分類(連線)探究:法律與道德等規范的區別閱讀教材P90探究與分享三個情境,探討:根據以上情境,從產生方式、實施手段、調整對象和范圍方面,討論法律與道德、校紀校規有什么不同?(多媒體播放:1.視頻資料:我國法律的制定;2.圖片資料:慈善法草案的通過及“常回家看看”入法)想一想:(1)我國法律是如何產生的?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國法”(2)它代表了誰的意志和利益? 我國法律代表人民(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相關鏈接:國家制定法律,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創制法律。 國家認可法律,是指國家的立法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對社會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 總結: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基本形式。活動二:七嘴八舌“話立法”請同學們翻開課本P91,讀一讀“探究與分享”欄目。想一想:你認為還有哪些生活方面需要加強立法?提示:(1)如圖中的人格尊嚴權、個人信息需要專門立法(2)銀行、移動通信亂收費、霸王條款等方面需要專門立法(3)電子商務安全方面需要專門立法(4)對公民的精神傷害方面還沒有專門的法律 (多媒體播放:視頻資料: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2016年立法工作情況) (過渡句:有人說:“道德使人不愿犯罪,而法律使人不敢犯罪。”)探究點二:法律的實施手段(一)法律靠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活動三:案例分析案例:吳大爺年過七十歲,多病纏身,喪失了勞動能力。他的三個兒子相互推諉,都不給吳大爺贍養費。鄰里鄉親紛紛指責吳大爺的兒子們是“不孝之子”,但他們無動于衷。在鄉親們的支持下,吳大爺將三個兒子告上法庭。法庭判決三個兒子按時給吳大爺贍養費。三兄弟懊悔地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鄉親們說:“還是靠法律才能解決問題。” 思考:為什么鄉親們的指責沒有起到作用,而法庭判決起了作用? 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其他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特別強調: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 (二)國家的強制力活動四:(多媒體出示以下圖片)國家強制力主要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 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后盾。國家強制力的運用必須以合法為前提。過渡:多媒體播放視頻:最近熱播的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剪輯片段(過渡句:英國法學家波洛克: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探究點三:法律的調整對象和范圍活動五:案例分析(多媒體出示圖片及文字材料:周永康、萬慶良、令計劃等受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蒼蠅”一起打。近年來,還開展了“天網”行動,抓捕外逃貪官。思考: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教師總結:周永康等人位高權重,觸犯了法律同樣被法律追究,說明了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探究點四: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法律和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 活動六:填寫表格,歸納法律和道德、校紀校規的區別(多媒體展示下表格)產生方式實施手段調整對象和范圍法律國家制定或認可 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全體社會成員 道德自然形成 靠社會輿論、信念、自覺遵守范圍內的成員 校紀校規學校制定 批評教育、學生自覺遵守 學校的師生 總結: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三、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法律的顯著特征;明確了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初步體會了法律是我們生活的保障。(多媒體播放視頻:網絡安全法通過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為下節課探究“法律的作用”作鋪墊。)四、課堂訓練1.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九),這體現了( )A.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B.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C.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D.法律是社會行為規范 2.與道德、紀律相比較,法律具有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C.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D.規定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加強了反腐力度。一大批違法亂紀的領導干 部受到黨紀國法的處罰。這充分說明( )A.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B.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C.法律是針對高層人物制定的D.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4.右邊漫畫表明( )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A. B. C. D.5. 2016年7月4日,天津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原部長令計劃受賄、非法獲取國家秘密、濫用職權案進行了一審審判,認定令計劃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犯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1)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法律的什么特征?(2分) 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 我國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上述材料給我們哪些啟示?(6分)我國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觸犯了法律都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犯罪歷來是國家法律打擊的重點,犯罪分子終究要受到嚴厲的刑事處罰。 犯罪對自己,對他人,對國家都百害而無一利,我們要在心靈上憎惡違法犯罪,行為上遠離違法犯罪。 青少年要從小重視道德修養,增強法制意識,自覺遵紀守法。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人才等。(6分)【板書設計】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保障生活法律規定我們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法律的作用我們受法律的約束,受法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