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下語文24《河中石獸》教案(趙老師公開課教學設計).docx
如何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理解河中石獸教案教學目標:1、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和結果的不同。2、領會認識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實踐出真知的道理。3、用討論和搶答方式引導學生自學,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4、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流程1、 導入課題: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導入2、 預習檢測:1、作家作品簡介:紀昀,字曉嵐,清代著 名學者,生性詼諧風趣,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對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四庫全書分古今圖書為經、史、子、集四檔,總名為“四庫全書”。2、生字詞注音:干(gn) 圮(p) 棹(zho) 曳(y) 鐵鈀(p) 杮(fi)湮 (yn) 嚙(ni) 溯(s) 臆(y) 歟(y)3、 課文翻譯4、 歸納文章結構層次: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3、 合作探究:1、文中主要說出了幾位主要人物,概括他們各自尋找河中石獸的四種方法及結果?四種尋找石獸的方法和結果2、在文中找出他們尋找石獸的理由有什么不同?3、講學家與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堅重,沙性松浮”,為什么結論不一樣呢?4、為什么前三種方法是錯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正確的?四、搶答比賽:問題一:課文是怎樣結構的?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用原文語句回答)問題二:課文中所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 問題三:你還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卻主觀臆斷,以致犯下錯誤或鬧出笑話的事例?5、 你問我答:學習了本文,你還有哪些疑難問題?大膽提出來,同學們幫你解疑答惑(學生自由提問)板書設計:河中石獸紀昀教學反思:在本節課中,我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主要以學生為本,教師為輔,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置問題,采取討論、搶答、自由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討論,掌握自學的方法和技巧,在學的樂趣中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思維能力。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