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六年級上冊科學2.1.2觀察動物 教案.doc
2.1 .2 觀察動物課題(第11課時)2.1 .2 觀察動物課型新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蝸牛的外形、運動方式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2.初步學會如何觀察生物。3.知道如何觀察生物,并且學會在觀察實驗后做好適當的紀錄。過程與方法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生物,培養學生觀察生物的能力,并能對觀察結果做出初步的記錄、分析、判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生自己來飼養蝸牛,培養學生好奇心和對科學探究的興趣。2.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團隊合作能力。教學重點1.觀察蝸牛的外形、運動方式和對外界刺激的反應。2.知道蝸牛各個部分的結構名稱。教學難點1、能夠觀察到蝸牛的呼吸孔和眼睛的特點,并且了解蝸牛對外界刺激的反應。2、學會觀察實驗的紀錄能力與能夠用文字描述清楚實驗的過程與結論。教學方法分析討論法,實驗觀察法。教學設備多媒體,相關圖片與文字資料。學生實驗材料:玻璃棒、培養皿、棉簽、放大鏡、糖水、醋、鑷子、溫水(手電筒、菜葉、土豆、胡蘿卜等,這個用在學生提前在家完成的實驗)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指導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意圖引入新課:1.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是哪些基本特征呢?2.在進行今天的課前我先給大家猜幾個個謎語? 學生回答上節課的知識。通過謎語進入今天的課題,學生回答。通過復習和謎語的形式進入今天的課題比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觀察動物蝸牛1.在今天的蝸牛觀察實驗中我們會使用到一個工具放大鏡,那么大家先來思考這幾個問題?(想一想,練一練)2.我們今天的蝸牛觀察從這幾個方面來入手:1.生活環境2.蝸牛外形3.蝸牛的運動4.蝸牛對外界刺激的反應5.蝸牛的食性學生實驗,并掌握放大鏡的使用方法。通過學生的自己操作實驗來掌握工具的操作技能。1.生活環境1.今天,我們要觀察的動物是2.知識補充:白玉蝸牛3.挑選捕捉蝸牛數量最多的學生談經驗,在什么地方易找到蝸牛?說明蝸牛是在什么環境中生活的?回答:蝸?;卮穑涸谑卟说?、枯枝殘葉下易找到蝸牛的身影。說明蝸牛喜歡在陰暗和潮濕的地方生活。根據學生在家的飼養情況來回答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2.蝸牛外形1體色2外殼3觸角4眼睛5呼吸孔(完成書中的練習p42,43)讓學生觀察蝸牛體色外殼。問:這種體色和外殼顏色有什么作用?問:蝸牛有幾對觸角?哪一對觸角長?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蝸牛后觸角頂端的眼睛。讓學生把蝸牛放在溫水中(水溫不超過40),觀察蝸牛有何反應。問:蝸牛為什么從水中爬出?由此可知蝸牛喜歡生活在什么環境?請學生找出蝸牛腹部的呼吸孔,用放大鏡觀察。問:呼吸孔有何作用? 學生觀察蝸牛體色和外殼顏色,用手觸摸外殼。填寫課本第42頁a、b、c、d。學生比較兩對觸角的長短。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蝸牛后觸角頂端的眼睛。填寫課本第42頁e、f、g。學生把蝸牛放在溫水中。用放大鏡觀察蝸牛腹部的呼吸孔。填寫課本第43頁h。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段對合作和實驗的操作能力。3、觀察蝸牛移動的方式l 蝸牛用腹足爬行請學生把蝸牛放在培養皿上,舉起培養皿,從下向上觀察蝸牛怎樣移動?問:蝸牛爬過的地方有沒有留下痕跡?這是什么?有何作用?讓學生用手輕觸蝸牛的腹足,問:有何感覺? 問:蝸??渴裁催\動?學生觀察蝸牛在玻璃上爬行,留意腹足活動的情況,然后用手指輕觸蝸牛的腹部。填寫課本第43頁a、b。填寫課本第44頁c及“學習重點”。通過實際的實驗操作來觀察蝸牛的移動情況,鍛煉學生的觀察力。補充內容:(提前一個星期把蝸牛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回家完成實驗:1.用手電筒照射蝸牛 2.給蝸牛喂養各種食物。3.讓學生關注蝸牛的生活環境,能有利于蝸牛的飼養)4、蝸牛對外界刺激的反應1觸覺反應2對光的反應3嗅覺反應4聽覺反應 1讓學生用玻璃棒輕觸蝸牛的觸角,觀察有何反應?再用玻璃棒輕觸蝸牛的腹足、外殼和軀干。問:哪一部分最敏感?2把蝸牛放在黑暗的紙箱里,然后用電筒正面照射。(回家完成)3讓學生用醋酸棉球棒靠近蝸牛頭部。問:蝸牛有何反應?4讓學生在距蝸牛半米處拍手。問:蝸牛有沒有反應?這說明了什么?1學生用玻璃棒輕觸蝸牛的觸角、外殼、軀干和腹足,并觀察蝸牛有何反應。填寫課本第44頁a。提前在家完成。填寫課本第45頁b。3用醋酸棉球棒靠近蝸牛頭部,填寫課本第45頁c。4學生拍手,并觀察蝸牛有無反應。填寫課本第46頁d及“學習重點”。學生按照書中的要求來測試蝸牛對外界的反應,學生能夠通過實驗自己總結出我蝸牛的特性。四、蝸牛的食性教師提問學生在家喂養蝸牛的情況。學生根據在家喂養蝸牛的情況來介紹蝸牛的食性,并且完成書中的紀錄。結合學生自己對蝸牛的飼養來談蝸牛的食性。五、小結伴隨著歌曲蝸牛,來看本節課的知識總結。教學后記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