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1.水到哪里去了教學設計.docx
2022年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1.水到哪里去了教學設計1、水到哪里去了【學習內容】新教科版三年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水到哪里去了【學習目標】科學概念 :1.水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2.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3,水蒸氣是看不見的,我們周圍的空氣中也有水蒸氣。4、水蒸氣遇冷會變成水,這個過程叫凝結。過程與方法 1.想象水蒸發的過程,對生活中“水會干掉”的現象做出解釋。 2、學生觀察比較自然狀態下和封閉情況下水的蒸發現象的異同。3、比較水和水蒸氣的異同。4.分析凝結現象,解釋塑料薄膜上出現小水珠的原因。.情感態度價值觀。1、保持與發展學生的求知欲。2、意識到猜想必須用實驗來驗證的科學方法。3、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生觀察比較自然狀態下和封閉情況下水的蒸發現象的異同,理解蒸發的概念。【教學難點】分析凝結現象,解釋塑料薄膜上出現小水珠的原因。【教學準備】學生分組材料:三杯常溫水,橡皮筋一根,塑料薄膜一塊老師準備:1.先倒一杯200毫升的水,再把黑板擦干凈。2.濕毛巾(不要有太多水分)、水變成水蒸氣的漫畫(有幾個水分子是后貼上去的,可以摘下來)【活動過程】一、聚焦1、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同學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表演個小魔術:大家看這是一塊普通的手帕,我把它在魔水中泡一下,再拿出來,用火點燃。大家猜一猜,手帕會被燒壞嗎?(火熄滅后,讓學生檢查手帕是否完好無損。)問:手帕為什么燒不壞呢?2、大家都猜手帕燒不壞與水有關。那我們就來研究水。水還有哪些形態?(課件展示自然界中不同形態的水)二、探索1、用濕毛巾在黑板上板書“水”字,請大家觀察這個水字有什么變化?你認為水到哪里去了?板書課題(學生猜想)2、生活中像這樣水干了的現象,你們能舉幾個嗎?(學生舉例)出示課件水干了的現象。3、黑板上的水、衣服上的水,地面上的水以及大家所說的這些地方的水都跑到哪里去了?(空氣中)變成了什么?水慢慢飛到空氣中變成了一種氣體,叫做水蒸氣。4、下面我們來用實驗證明我們的解釋。(1)、向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標出水的高度。(2)、用塑料薄膜蓋好其中一個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個不蓋。(3)、把它們放到通風和向陽的位置。(4)、2-3天后,觀察兩個杯子中水量的變化。三、研討1、怎樣解釋兩個杯子出現的不同現象?依據是什么?(1)、雖然我們看不見,大家發揮你們的想象,水是怎樣變成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呢?閉上眼睛想象。(2)、老師這里有一幅漫畫形象地表示出這一過程。(出示水變成水蒸氣的漫畫演示)水是由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極小的微粒組成的,這些微粒在水中不斷的運動。靠近水面一些淘氣的微粒就會跑到周圍的空氣中,就像這樣一個一個跑出去的。我們把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畫箭頭)叫做蒸發。(3)、像剛才黑板上的水變干蒸發了,我們可以說黑板上的水蒸發了,那玻璃上的水會蒸發嗎?地面上的水會蒸發嗎?敞開的杯子或盆里的水會蒸發嗎?江河湖海里的水會蒸發嗎?還有哪些地方的水會蒸發?(小結:只要有水存在,蒸發現象無處不在。)2、你在透明塑料盒子中看到了什么?你認為它們是什么?(1)老師來做個演示實驗。這是三杯相同溫度同樣多的常溫水,在三個蒸發皿里分別倒熱水、常溫水和碎冰塊,同時把三個蒸發皿分別放到杯子上方,過一會兒,用手摸一摸三個蒸發皿的底部有什么?(注意不要燙到手)(2)指名到前面摸一摸,匯報觀察結果:你觀察到了什么?(3)這里的水珠是從哪兒來?水蒸氣是在什么情況下變成水的?(4)小結:當水蒸氣的微粒遇到較冷的杯底,就像我們同學在很冷的時候抱在一起一樣不斷地抱成團,幾千億幾萬億顆水蒸氣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變成了“水”。水蒸氣冷卻變成水,這種現象叫凝結。3、水蒸發后變成了什么?那教室里有水蒸氣嗎?(用手指一指,問:這有嗎?哪兒有嗎?也就是說水蒸氣就在我們教室每一處的空氣當中。)還有哪些地方有水蒸氣?操場上有水蒸氣嗎?家里有水蒸氣嗎?概括的說水蒸氣是無處不在的。4、既然水蒸氣就在我們身邊的空氣當中,大家仔細看一看,你看見水蒸氣了嗎?你覺得水蒸氣是什么樣的?(可以用多種感官)。誰能完整的說一說水蒸氣的特點?5、出示維恩圖,比較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水 水蒸氣四、拓展解釋:手帕為什么燒不壞?五、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水和水蒸氣的有關知識,你能說一說水和水蒸氣有什么關系嗎?六、課后延伸1、蒸發給我們的生活帶了很大的方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不便。家里經常有水果,放久了,水分會怎樣?變干了,這個時候還好吃嗎?馬上就要播種了,這是如果土壤里的水分都蒸發了,種子還能發芽嗎?大家課后思考,我們要怎樣利用蒸發來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2、了解雨雪霜露等自然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板石設計;1、水到哪里去了看不見(時刻)蒸發 無色無味板書: 水 水蒸氣 (液體) (遇冷)凝結 ( 氣體)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