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類文閱讀-1 北京的春節
類文閱讀-1 北京的春節春節的傳說(節選)很久以前有個叫“萬年”的青年,家里很窮,以打柴為生。但他十分聰慧,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影響他人作息與出入,決心把節令摸透弄準。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樹下休息時,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回到家里,他設計了一個專門測日影計天時長短的“日晷儀”。可是,當天氣出現陰天霧時,就無法觀測,怎么辦?后來他到泉邊喝水,看見那崖上的泉水很有節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興趣,便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就這樣,他通過測日影,用漏水記時的方法慢慢發現,每隔365天,時間的長短就會重復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長的一天是夏至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由于節令的失常影響農業生產,老百姓叫苦連天,為此他十分苦惱,一個叫阿衡的大臣為了討好國君,奏稱設天臺敬祭天神,就可以解決時令失常現象,祖乙聽后認為很有道理,便帶領群臣祭天,結果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便帶上日晷儀和五層漏壺去見祖乙,他給國君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大悅,感到萬年講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萬年留下來,并在天壇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又派12個童子給萬年聽用。過了一些時候,國君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的石壁上刻著:日出日落360,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12圓。萬年指著天象對祖說乙:“現在,申星已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天子定個節吧。”天子祖乙說:“春為節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由來。(選自春節文化李英儒 山西古籍出版社 有刪減 )1.從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填空。不斷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煩惱。( )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2.根據短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萬年雖然家里窮,但他很聰慧。 B.萬年發明了日晷儀和五層漏壺可以讓節令正常起來。 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決節令失常的現象。D.“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指的是舊年已經結束,新的一年即將開始。3.說說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 讀了短文,你知道春節的由來了嗎?【參考答案】1. 叫苦連天 無濟于事2. C 3.一年有360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有十二個月。 4.示例:萬年發明了萬年歷,讓國君祖乙給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定個節,于是國君就說“春為節首,就叫春節吧”。春節文化的生活德育智慧(節選)趙麗娟春節作為沿襲傳統農耕生活的節日,其最原始的意義是在歲末年初之時,將經過一年辛勤農業勞動收獲的物品祭祀眾神及祖先,感謝大自然的恩賜,祈求神靈和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因此,春節本身就是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產物,理應以物質文化生活為基礎。有歌謠唱到:“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吃幾天,瀝瀝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祭灶日,春節的幕布正式拉開。祭灶時家家戶戶都要獻麻糖:一方面用賄賂的手段甜了灶王爺的嘴,另一方面粘住灶王爺嘴使其只能“上天言好事。”臘月最后一天(除夕日),則是展示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噴火口:紅紅火火的窗花、剪紙、春聯,叱咤威武的門神畫像,迎接諸神的神像、焚香、祭品、鞭炮,全家團聚的餃子、金魚、花糕、公雞,為初一準備的紅包、糖果、點心、新衣服等等悉數登場。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則是春節狂歡的最后時刻:喧天的鑼鼓、絢麗的煙花、高懸的燈籠、香甜的湯圓,渲染著熱鬧的節日氛圍,自此春節行至尾聲。總之,春節這個特殊的時間節期,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以集中地形式呈現出來,是人們物質生活世界的集中反映。(選自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年第8期)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辛勤( ) 祈求( ) 呈現( )2.從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填空。( )的鑼鼓 ( )的煙花 ( )的燈籠 ( )的湯圓3.根據課文判斷對錯。(1)春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 )(2)春節期間有三個重要的日子:臘八、祭灶日、除夕。( )(3)祭灶日要吃麻糖。( )(4)湯圓、燈籠是元宵節的標志。( )4.為什么說“春節本身就是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產物,理應以物質文化生活為基礎。”?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 畫出來。5.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從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結束,有哪些習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 辛勞 請求 展現 2. 喧天 絢麗 高懸 香甜 3.(1)(2)(3)(4)4. 春節作為沿襲傳統農耕生活的節日,其最原始的意義是在歲末年初之時,將經過一年辛勤農業勞動收獲的物品祭祀眾神及祖先,感謝大自然的恩賜,祈求神靈和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5.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二十三這天開始,到元宵節結束。最重要的習俗是送灶王爺、貼春聯、吃餃子、放鞭炮、鬧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