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1 《北京的春節》 教學反思2
1.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北京的春節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是老舍先生所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字里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后增加見識,語言簡潔而生動,文質兼美,是培養學生語感,對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對小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平臺。一、教學效果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自主讀文、讀中感悟:抓住作者按時間的順序記敘老北京過春節的表達順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有目的的讀走進北京人過春節的幾個片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初讀劃出相關句子,再讀體會交流,在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評價,提升學生的認識,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學生的語文素養。2.創設和諧的對話氛圍: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從網上搜集資料,再結合我從網絡資源中找到不少資料圖片,通過多媒體恰當的呈現在課堂之上。這樣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在教學的開始,在圖片各異的課件中,范讀了課文中描述“臘八”的一段文字,通過看和聽,將學生帶入了學習的情境,同時對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有了初步的印象、對文本精美的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借此,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自主讀文,感知文本,在再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感知了文本,感悟作者文字的魅力,觸發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還對文中的好詞佳句進行了熟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語言的“味道”,并把好的語言進行了積累。3.突破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抓住三個重點段來品讀,從而感受到北京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喜慶與歡樂,體會本文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在教學中滲透作者的表達方法。為此,讓學生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說話訓練,進行語言積累的同時,突破教學重難點。二、成功之處1.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所寫的內容時間跨度較大,場景描述較多,教學中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整體內容。引導學生自主讀書,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讓學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突破了重難點。 2.在教學過程中能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課堂上通過語言練習,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他們善于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3.注重課本和閱讀銜接的聯系。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和梁實秋的過年、斯妤的除夕作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不同區域不同的年文化、年習俗及不同階段的人物心理。三、不足之處我也感覺有些欠缺:在語言訓練點的選擇上,選擇面較窄,達不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說話句式訓練的設計,只針對多數學生,而對一些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甚至難于掌握,應該對這些學生多些關注,設計合適、樂于讓他們進行語言表達的語言訓練句式。四、改進措施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教給學生作者的取材方法,怎樣才能安排好這些材料,使文章的表達有詳有略,詳略得當。2.學習方法要多樣,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放手讓學生充分閱讀,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