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綜合應用 第三課時 教案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教材第21頁的內容。1.初步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掌握解題思路,并能正確解答這類問題。2.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相連。1.理解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的思考方法。2.正確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多媒體掛圖、學具卡片等。口算。16-9=1+8=15-3=7+8= 8+9=18-6= 9-4= 3+10= 13-5= 17-9=1.教學例6。出示例6掛圖。板書: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1)學生探索,動手操作。拿出學具卡片,動手擺一擺。讓學生說一說動手擺的過程。(從掛圖可知小雪套中了7個,小華套中了12個。先擺表示小華套中的12個,再擺表示小雪套中的7個)(2)小組討論,思考三個問題:誰和誰比?誰的多,誰的少?多的分成幾部分?是哪幾部分?(3)反饋討論結果。學生回答。從擺的卡片可以看出,小華的數和小雪的數比,小華的多,小雪的少。“小華的數多”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同樣多的部分 多的部分小華的數中,表示和小雪的數同樣多的部分是幾個,表示比小雪的數多的部分是幾個。(表示和小雪的數同樣多的部分是7個,表示比小雪的數多的部分是5個)(4)根據我們的推理過程,思考怎樣列算式。12-7表示從12個里面去掉同樣多的7個,就求出小華比小雪多幾個。板書:12-7=5(個)2.擺一擺,算一算。(投影出示問題)擺10個和7個,比多幾個?同樣多的部分 多的部分學生擺后回答:和比,多,少。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樣多的部分,是7個;另一部分是比多的部分,是3個。從10個里去掉和同樣多的7個,就求出比多幾個。10-7=3(個)3.教材第21頁“做一做”。(1)學生探索,動手操作。拿出學具卡片,動手擺一擺。讓學生說一說動手擺的過程。學生邊說邊擺。(先擺15個表示兔的只數,再擺9個表示羊的只數)兔:羊:(2)小組討論,思考三個問題。誰和誰比?誰多,誰少?多的怎么分?(3)反饋討論結果。學生回答。通過擺學具卡片,知道了兔的只數和羊的只數比,兔多,羊少。表示兔的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羊同樣多的部分,是9只;另一部分是比羊多的部分,是6只。羊比兔少幾只,也就是兔比羊多幾只。所以兔比羊多6只,羊比兔少6只。(4)用數學方法列式解答。15-9表示從15只里面去掉同樣多的9只,就求出兔比羊多幾只,也就是羊比兔少幾只。板書:15-9=6(只)(5)比較兩個問題。兩個問題都是在求兩數相差多少。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就是用較大數減去較小數求出兩數的差;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也是用較大數減去較小數求出兩數的差。1.18臺9臺電視機比電冰箱多幾臺?2.9人 13人女生比男生少幾人?12支8支鋼筆比鉛筆多()支。鉛筆比鋼筆少()支。課堂作業新設計1. 18-9=9(臺)2. 13-9=4(人)思維訓練44教材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解決這類問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教材設計了一個“套圈游戲”的情景圖。圖上畫出了小雪、小華等人在套圈比賽中的成績,并根據各自所套中圈的不同個數,很自然地引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的問題。提出問題以后,教材給出了用擺學具的方式來解決的辦法,通過擺一擺可知,12個比7個多5個。在擺圓片的過程中,教材利用了學生在第一冊“比一比”中初步認識的“同樣多”的概念,把小華的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的同樣多的7個,另一部分是比7個多的5個,這里的5個也就是小華比小雪多的個數。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抓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通過套圈游戲,了解各人套中圈的數量。抓住知識的聯系,自然過渡到例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課學習在認知方面做好了充分的準備。2.自主學習,探索新知。突出直觀教學,精心指導學生操作、比較、討論,并配以恰當的板書,使學生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的數量關系。情境教學應當重視數量關系的分析和理解。教學時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指一指,說一說,寫一寫,結合學具分析解題思路;通過討論、猜想、驗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初步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3.巧設練習,培養能力。練習設計注意多樣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突出對教學重點的理解、內化。使學生在玩中學,在練中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