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十幾減8、7、6 第一課時 教案
十幾減8教材第13頁的例2及“做一做”的內容。1.使學生掌握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及算理。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3.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初步掌握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2.理解“破十法”。多媒體課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口算。11-9=8+7=5+6=14-9=8+5= 7+4= 16-9= 7+7=1.教學例2。(1)出示例2。課件動態顯示(或掛圖)例2。老師提問:小熊貓一共有幾個風車,學生回答:12個。課件顯示文字:有12個風車,賣了8個。這時課件顯示文字:還剩幾個?通過觀察感知,解決問題。還剩幾個風車,你是怎么想的,請在小組里互相說說。老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方法。小組匯報。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12-8=。(2)如何計算呢?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老師指名讓學生回答。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有序地把各種解法的思維過程排列出來。學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老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方法。依靠擺學具(如小棒),算出答案。看圖,用點數的方法算出答案。用“破十法”算出答案。先用12中的10減去8,等于2,再把2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來就是4,所以12-8=4。想加算減,算出答案。因為看到這個減法算式,可以同時想到一個加法算式,即8+4=12,12-8=4,所以可以這樣算出差。借助12-9的方法,算出答案。12-9=3,12-8=4(少減去1個,就得4)學生在匯報過程中,老師重點對“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做有針對性地指導。讓學生多說一說,多擺一擺。老師再追問:為什么要把2和2相加?(3)大家說了這么多種方法算這道題,還有其他方法嗎?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既讓學生理解了“十幾減8”的口算方法,又讓學生體會了“想加算減”方法的優越性。2.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然后集體訂正)3.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這3組題)4.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3題。學生繼續鞏固“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1.比一比,賽一賽。16-8=11-9=19-10=15-9=12-8=13-8=18-9= 15-8= 13-8= 14-8= 17-8= 15-9=2.判斷。(對的在括號里畫“”,錯的畫“”)7+8=15() 11-8=4() 9+6=3()4+8=2()15-9=6()16-9=7()3.游戲“對口令”。游戲由3人完成,甲先說2個數,乙根據這2個數做加法或做減法,直接說出得數,丙說出這道題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1. +J+=10+J+=12=()2. +J+=8+J+=14=()課堂作業新設計1. 8296459756962. 3.略思維訓練1.因為+J+-(+J+)=12-10=2,所以=2。2.因為+J+-(+J+)=14-8=6,即+=6,所以=3。教材習題教材第13頁“做一做”1. 872. 1351131463. 2583694710十 幾 減 8方法:“破十法”“想加算減法”“點數法”等,其中“想加算減法”最簡便。例2下面的“做一做”一共有三道練習題。第2題6道小題分成三欄,每一欄上下兩題是加減法相對應,緊密配合練習“想加算減”的思路。第3題是在第2題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增加抽象性,增加連貫性,以這種方式來提高“想加算減”的思維水平,逐步達到由減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數的要求。學生在前面已經系統學習了十幾減9的計算,對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有了初步了解,本節課的學習應該是有了很好的知識基礎作鋪墊。1.在故事情境中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而是主動的獲取。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節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設置故事情境,把計算教學蘊含在實際情境中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一方面有效激發學生計算的欲望,同時又使學生體驗到了學習計算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2.采取靈活自由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本節課采取了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實現了算法多樣化,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3.算法多樣化和算法選擇的恰當結合。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本節課,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同時又引導學生在眾多的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學生善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