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編版四年級上冊全冊語文教案
1.觀潮教學目的:1、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和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2、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3、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逐漸”“恢復”造句。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描寫,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教學難點:理解描寫潮來時的幾個句子。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或從電影、電影中可能看到過海潮,但是,們看到過江潮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觀看江潮的課文觀潮。二、初讀課文。提出要求: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邊讀邊想象“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景象,嘗試給課文分段。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三、檢查交流。1、 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2、 哪部分是寫潮來前的景象?哪部分寫潮過后的景象?3、 因此 ,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段?為什么這樣分?四、精讀課文。(一 ) 讀第一段。1、 齊讀第一段,問: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觀哪兒的潮?2、 這一段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錢塘江大潮的?(二 ) 講讀第二段。1、 指名讀第二段,思考:人們是在什么地方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江潮還沒來,作者看到了什么?2、 默讀第二段,思考:潮來前江面是什么樣子的?人們的心情怎么樣?并動手畫句子。3、 指名讀句子。4、 “人山人?!闭f明什么?“等著、盼著”說明人們心情怎樣?(三 ) 講讀第三段。1、生自學。2、交流討論。(1)課文是怎樣描寫江潮聲音的?想象一下悶雷什么時候響起來?江潮到近前時,聲音是怎樣的?(2) 指導朗讀。(3) 師生評議,加深理解。(4)指名讀描寫江潮形狀的句子。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條白線”?理解詞語“橫貫”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句話把江潮比作什么?兩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句話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蕩蕩”說明什么?(5) 指導朗讀。(四 ) 講讀第四段。1、大潮來的時候是這樣的,潮過后是什么樣子的?齊讀最后一段,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講了什么?2、交流討論。五、課堂小結: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第二課時一、復習舊知。二、補充介紹錢塘江大潮。三、學習課文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1、觀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這種觀察方法體現了大潮本身發展變化的特點。2、大潮到來的時候有哪兩個方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文主要抓住潮水發展變化的特點,是從聲音和形狀兩個方面體現的。四、鞏固生字新詞。五、課堂練習1、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把描寫潮來時聲音和形狀的句子抄寫下來。3、 練習背誦第三段。六、布置作業:熟練地背誦第三、四自然段。板書設計 :聲形潮來前平靜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潮來時越來越響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潮過后風號浪吼漫天卷地恢復平靜水漲船高2 走月亮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背誦課文。3、在讀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體會月光下作者獲得的無限樂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談自己的切身體會。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并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體察生活細節的能力。教學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讓畫面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中,激起學生讀的欲望, 讓情感在讀中體悟、升華, 真正使學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 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師生談話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和媽媽一起散過步嗎?你們去過什么樣的地方?當你和媽媽在一起時,你有什么感受?今天, 就讓我們跟隨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媽媽一起散步,再來感受一下吧。(板書課題: 走月亮)二、習生字詞1、 教師朗讀課文。2、 學生自讀課文。 (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3、分段檢查(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4、交流不明白的詞語此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云南、洱海、白族,使學生對美麗的云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5、認讀生詞。(自讀,指讀,開火車讀)教師此時要特別注意指導“載”的讀音,在這里是“運載(z a i ) ”。6、 讓學生說說自己記住生字的方法。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 通過讀課文,誰能說說“走月亮”是什么意思?2、 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3、 讀完這篇文章后,你有怎樣的感受?第二課時一、導入。師:這節課,讓我們再次隨著作者一起和阿媽手牽著手漫步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二、品讀課文師:請同學們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1、學生可能談到秋天月夜的美好。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兒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 照亮了 也照亮了 ”月光灑滿人間,月光下的各種景物清晰而又靜謐,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媽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讓學生根據文本展開想象,月光還照亮了哪些地方。)第四自然段: “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奥咽g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麗, “我” 和阿媽欣賞到清澈美麗的溪水,聞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鵝卵石間的無數個可愛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數不清的月亮。秋風輕拂,無數個小水塘中的無數個小月亮隨著微波輕輕搖蕩。(請學生描述自己通過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過朗讀宣泄看到這般美麗的景色時的心情。)第六、 七自然段:我們走過了那么多的地方,耳聞秋蟲唱歌和夜鳥拍打翅膀的聲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氣和果園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氣,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麗的月亮及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樣。(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秋蟲夜鳥此刻在做什么?你能想象一下果園里的景色嗎?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氣,那她會看到怎樣的景色呢?引導學生想象第七自然段的兩處省略號所蘊涵的內容。)2、當作者看到這么美麗迷人的景色時,內心會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興,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找一找。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媽喜歡領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們手牽著手欣賞月下美麗的景色,該有多么幸福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漫步時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阿媽領著 “我” 欣賞月下美麗清澈的小溪,使“我” 想起白天阿媽帶著 “我”到溪邊嬉戲玩耍時好玩兒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和媽媽一起玩時的體驗,來感受作者此時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宣泄出來。 )第七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媽拉著“我”的手,“我”感到阿媽的手越來越溫暖了。我們貼得很近, “我”都聞得到阿媽身上那熟悉的氣息,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親和孩子之間那種濃濃的親情。(引導學生回想和自己的媽媽在一起時的情景,感受媽媽身上的溫暖氣息,并個性化的朗讀。)第七自然段: “我”突然看見美麗的月亮牽著那些閃閃爍爍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著,走著 月兒牽著閃爍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媽與“我”比賽嗎?不,阿媽就是那美麗的月亮, “我” 就是那閃爍的小星星,我們已經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引導學生想象此時的景色,并個性化的朗讀。)3、也可能學生在一個自然段中即體會到了景色的美,也體會到了情美,教師可隨機進行指導。三、調動學生的生活實際,談感受1、 你有沒有和媽媽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2、 你有沒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時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組里講一講,然后全班交流。教師隨機點撥: 其實親情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會發現我們被濃濃的親情包圍著,是那樣的溫暖,那樣的幸福、快樂。四、整體回顧1、走月亮 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 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伴隨著音樂,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2、讓我們嘗試著背誦全文。五、小練筆說到親情,我們眼前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小路上,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幼兒;風雨中,爸爸手持雨傘呵護著放學歸來的孩子;月夜下,奶教小孫孫數天上的星星。濃濃的親情中,我們一步步長大成人。這伴隨生命每一刻的親情,你感受到了嗎?同學們想一想,說一說,然后寫下來。板書設計:2.走月亮月兒明亮月光柔和走過:溪岸橋果園(“我”和阿媽)看到:山樹草花星星閃爍美好景色濃濃親情聽到:秋蟲唱鳥拍翅膀 想到:洗衣裳做小船看水塘3* 現代詩二首秋晚的江上一、新課導入:用一幅畫導入,引起學生思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歸納學生發言,引出所講題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讀詩歌1教師范讀(注意語速、語氣、語調)強調字音瞬2.學生齊誦讀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感受詩歌內涵。在腦中構思一幅畫面,畫面上會出現什么景物?歸鳥、夕陽、蘆葦在什么季節、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現了歸鳥、夕陽、蘆葦三、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劉大白( 1880? 1932)中國詩人,原名金慶樓,后改姓劉,名靖裔,字大白,別號白屋。浙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是同鄉好友,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曾東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進思想。 先后在省立諸暨中學、浙江第一師范、 上海復旦大學執教數十余年。1919 年他應經亨頤之聘在浙一師與陳望道、夏丐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國語教育,被稱為“四大金剛”。后任教育部秘書、常務次長,中央政治會議秘書等職。二十年代,他曾蒞??疾觳⒅v學。代表作品: 舊夢賣布謠等。1931 年開始,劉大白閉門進行寫作。1932 年2 月 13 日,劉大白靜靜地躺在錢塘路九號里的床上,與世長逝,享年五十三歲。四、賞析詩歌1 鳥兒要干什么?怎沒樣的狀態?鳥兒歸巢,倦了。2“馱”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鳥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進一步渲染和綺麗的想象。3“鳥翻雙翅,抖落斜陽”是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何好處?夸張。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4“妝”“紅顏”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擬人,“妝”、紅顏”把蘆葦人格化,給詩文平添一絲情趣、一絲生氣。5 體會詩文的意蘊,找出情景相容的詞句倦鳥、馱著、翻翅、掉落、妝成。6.從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無比欣悅。五、深入探究1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是怎樣的社會?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人民無自由、幸??裳?。2 在這樣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樣的心情?流連景物、忘情山水,詩人瞬間高興之感流露出來。3 齊讀詩歌,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并試著把感情加入朗讀中去。4* 繁星教學目的:1、 學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 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訓練學生學會表達自己觀察后的感受。學會景物描3、 自學本文的生字新詞,會用“柔和”、“靜寂”造句。有表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段。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作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課時安排: 2 課時。教學過程課前:自學生字,理解生詞的意思;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第一課時1、 出示課題: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詞你知道的還有哪些?2、 你知道這篇文章是寫什么的記敘文?你曾讀過哪些寫景物的文章?3、 先看看課后練習一,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范讀課文,邊聽邊用 劃出有關寫在什么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詞語。4、 讓學生看著畫面描述。板書:月夜5、 讓學生看著畫面描述。板書:星天6、 讀文章的第一句,看看這句話中用了哪些詞把這兩幅畫面連接起來了,哪個詞用得最妙?板書:愛但也愛7、 朗讀總起句8、 接著文章寫“我”在什么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板書:(從前)家鄉庭院(三年前)南京菜園(如今)海上艙面9、 學習第一段:(1)從前,作者在家鄉庭院, 在七、八月的夜晚納涼的時候看星天, 星天是什么樣兒的?(用 點出有關的詞語)他有什么感受?( 2)“密密麻麻”是什么樣子?( 3) 望著這樣的星天, 作者就會忘記一切, 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 小結:覺得星天有母親般的溫柔、親切。板書:親切1 (:1924 年 )作者在南京菜園里看星天, 星天又是什么樣兒的?(點出有關的詞語)又有怎樣的感受?板書:星群密布光明無處不在好像(2) “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與“密密麻麻”比較,有什么不同?(3) “無處不在”是什么意思? (讀句子: 然而 )在句中 除了表示星光燦爛、到處有星光外,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小結:雖然身處黑暗的舊社會,但作者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著星天就感到光明處處都存在。這時,他愛星天的感情比從前更深了。(5)表情朗讀“ 雖然 然而 ”句中不用“然而”,換個 詞還可以怎么說?(6) 這段中還有哪一句表達了作者愛星天的感情比從前更深了?(7) “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談心一樣” ,你想一下,他們可能在談些什么?(8) 小結:這時,作者覺得星天更加親切板書:更親切如今 (1927 年 )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學領會嗎?先回憶一下老師是怎樣教你們學習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樣自學第三段?第二課時(一 ) 要點:自學第三段,匯報、總結全文。(二 ) 過程:(1) 聽朗讀。經過充分的自學、 討論,說說如今在 海上看星天, 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樣兒的?感受又如何?(2) 提出在自學中不理解的問題。(3)對同學提出的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這一段寫得好嗎?哪些地方寫得好,談談自己的體會 (結合課后練習2、 3、 4 題加以解決 )。(4) 這時作者巴金陶醉了。 (板書:陶醉 )請同學們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背下來。(5) 看著板書,同桌互說。無論是“從前” 、“三年前” ,還是“如 今”,作者看星空都表達了自己的一種什么感情?而這種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6)小結:作者流露出對星天的愛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一層比一層深:愛著 (親切 )T 交朋友 (更親切 )T 老朋友 (陶醉了 )。在作 者筆下的星天, 帶有母親般的溫柔和親切, 作者愛月夜,愛星天,歸 根結底是愛大自然。(7) 你能劃出本文的中心句嗎?(8) 小組討論:這節課自己學到什么?(9) 匯報、小結。5.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讀“莢、豌”等 11個生字,會寫 12“豌、按”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豌豆、按照”等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五粒豌豆的語言、內心活動,體會各自的性格特點。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童話的魅力。3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課文內容提出問題的方法。教學重點:1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五粒豌豆的語言、內心活動,體會各自的性格特點。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童話的魅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 觀 。教學難點: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學習課文內容提出問題的方 法 。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準備:CAI教學過程: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1.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徒生寫的童話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課件出示課題: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齊讀課題。)2.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自由表達。)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同學們都很善于提出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課件出示作者資料)1. 咱們再一起來學習一下本課的生字。(課件出示生字)2. 下面請同學們自讀一下課文。3. 課件展示要求:(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沒有實現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課文標上段號。( 2)學生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小豌豆是怎樣長大的?小姑娘又是怎 樣長好的?小組合作完成填空。小豌豆剛到長滿青苔的窗臺上住下時,小姑娘(病得可厲害了)。小豌豆長出了小葉子,小姑娘(心里真高興)。小豌豆沿著線猛勁兒長,小姑娘(臉色好多了,還能自己坐上一個鐘頭呢)。小豌豆開出一朵嫩紅色的小花,小姑娘(臉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發著亮光)。三、細讀童話,理解內容(一)邊讀邊思體會情感根據板書提出問題。學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想法,學生自由提問并通過重點研讀課文段聯系上下文閱讀解決問題。隨機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小豌豆的長大滿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勵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驚喜的感情)(二)想象說話:小姑娘看見了綠色心里真高興。小豌豆爬上了窗臺看見了小姑娘。小姑娘看見小豌豆開出一朵嫩紅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興極了。小姑娘對小豌豆有著怎樣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樣說的呢。獨立說話練習:小姑娘對著小豌豆微笑。學習、段理解作者對五粒豌豆的兩種態度小結。當小豌豆開出嫩紅色的小花時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隨之綻放了。四、總結全文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了愛的幸福,愛的神奇,同時更感受到奉獻愛是最崇高的、最偉大的。只要我們都獻出一份愛心,世界將處處充滿愛!板書設計:5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小 豌豆:愛6 蝙蝠和雷達教學目標:1、認識 11 個生字,會寫14 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激發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究的興趣。教學重、難點:1、能大致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2、知道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3、明白蝙蝠和雷達在夜間探路的原理。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2、課文朗讀錄音、寫有生字詞語的小黑板、cai 課件課時安排: 2 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以圖為媒,引入新課(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了解。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指導寫“蝙蝠”兩字。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1、聽課文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3、同桌輪流讀課文,互相評價,互相指導。4 、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1、課文主要講什么?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2、同桌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3、指名講,師生共同歸納。你現在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了吧?四、學習前三個自然段(一 )默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出過渡句(二 )出示過渡句, 這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設問 )讀了這個句子, 你心中產生了什么疑問 ?過渡:要想揭開其中的奧秘,我們要先來學習第三自然段。(三 )重點學習第三自然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2、指名講段意3、對于蝙蝠在夜間飛行,你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它?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1) 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間飛行而且不會有危險的本領。(2) 模擬體驗:你想試一下在夜里飛行嗎 ?讓學生閉上雙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3) 說感受(4) 指導朗讀:蝙蝠的本領真讓人佩服,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話?(贊嘆、佩服 )五、結束語:我們人類是靠什么來判斷有沒有障礙物的?(眼睛 )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飛行,它靠的是不是那雙像貓頭鷹一樣銳利的眼睛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學習。作業布置:抄寫生字詞語熟讀課文查找有關仿生學的資料第二課時一、復習引入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11 課蝙蝠和雷達 ,還記得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關系嗎?(科學家們經過反復試驗,發現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研讀課文,解開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導入:【課件出示一只蝙蝠】看!今天小蝙蝠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它說有話要對我們說呢,我們來聽聽吧:你們人類真了不起!竟然連我們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們人類是怎么發現我們的秘密的,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嗎?師:同學們,你們愿意代替科學們回答小蝙蝠的問題嗎?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要把問題回答準確、完整就要先認真讀書,我們先來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寫了科學家們的試驗的 ?(4、 5、 6 自然段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4 、 5、 6 自然段。(一)學習 4、5、6 自然段【課件出示讀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4 、5 、6 自然段,想一想科學家做了幾次試驗?在什么環境中做實驗,分別怎么做,結果怎么樣?得出了什么結論?邊默讀 4 、5 、6 自然段,邊用簡潔、準確的話來填寫表格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小組討論填表結果指名講所填寫的表格哪位同學可以看著表格來為小蝙蝠解釋試驗的過程?要注意人稱的變化。過渡語: 你們這班小科學家真棒!那你們又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來探路的嗎 ?(二 )學習第七自然段課文哪個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問題?快速讀第七自然段,動手畫出有關句子,并把句子讀一讀。匯報句子男女同學賽讀默讀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處畫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圖展示示意圖,并復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學生的示意圖,板書:同桌看板書復述蝙蝠探路的原理科學家們發現蝙蝠夜間能安全飛行的秘密容易嗎?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 ?理解“反復、終于”的用詞準確性?!菊n件出示句子】齊讀句子,說體會齊讀體會齊讀第七自然段【課件出示小蝙蝠】:同學們說得不錯,我能在夜間安全飛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 嘴和耳朵兩樣東西是缺一不可的。 那你們人類的科學家發明的雷達又是怎樣探路的呢?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答案 ?(三 )學習第八自然段邊讀文段,邊畫出有關句子,并讀一讀模仿板書動手畫雷達的探路方法示意圖同桌交流示意圖,并復述指名展示示意圖,并復述,完善學生的示意圖并板書: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44 頁,完成課后練習三指名講答案齊讀三、拓展延伸(一 )默讀“資料袋”,填寫:人們從( )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 。【課件出示】(二 )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用“人們從( ) 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 ) ?!钡木涫絹碚f。(三 )補充有關仿生學的資料(四 )說一說:我從( ) 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 ) 。參考:我從變色龍身上得到啟發,想發明變色紙尿褲,如果嬰兒小便了,就顯示藍色,如果嬰兒拉臭臭了,就顯示紅色,大大方便了家長。(五 )推薦課外書籍:開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學四、作業布置1、閱讀有關動、植物秘密的書籍,仿照蝙蝠和雷達的寫法,寫寫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啟示,設計出來的小發明。7 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目標 :1、會認 5 個生字,會寫12 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2、 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3、 了解 20 世紀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跡和威力,激發熱愛科學的談自己讀書的感受和設想的未來。課前準備:1、 教師準備: 和科學老師聯系,了解科學課上學生相關知識學技術發展歷程的資料、主題網站,可制作多媒體課件。2、學生準備: 查閱有關改變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和發現情感和興趣, 能聯系生活暢的掌握情況。 收集 20 世紀科的圖片文字資料;調查訪談今天人們的愿望和夢想。課時安排:2 課時第一課時一、目標前置,激發學課文之趣。1、 教師板書課題。2、 師:課前,我請科學老師閱讀了呼風喚雨的世紀 ,他 讀完就向我們下挑戰書:等我們學完這篇文章,和我們 PK下,內 容就 20 世紀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類的事實。老師不僅替你們應戰了,還反將他一軍,到時還要比一比誰的語言表述得當、清楚。你們有信心嗎?要想取得勝利,我們首先要讀通課文,讀懂課文。二、字詞訓練,落實語文之基礎。1、出示 12 個生字, 讓學生從文中畫出“呼風喚雨、 改觀、程 度、程控電話、 依賴、寄托、原子核、因特網、騰云駕霧、哲學家、農耕社會”等詞語。2、你覺得哪些詞語你掌握得比較好,向大家介紹介紹經驗,或者給大家提個醒。3、 你覺得哪些詞語你還沒有掌握,讀一讀,寫一寫,根據課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適時點擊課件,出示圖片,補充解釋部分詞語的意思。4、 四人小組認讀生字,并給生字擴詞。匯報交流。三、讀好課文,整體把握語文之本。1、 通讀課文, 根據課文注音, 讀準字音, 讀通句子, 采用大聲讀、 速讀、同桌輪讀等方式,將課文至少讀三遍。做到瑯瑯上口,通順流利。2、 集中練讀,感覺哪里難就重點突擊。3、 展示讀書。學生相互評價,糾正斷句、字音,必要時,教師帶著讀,引導學生讀正確流利。4、 用自己的話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四、自讀感悟,培養探究之意。1、自讀自悟?!安粍庸P墨不讀書” ,從科學的角度看,動筆 的過程使我們記憶更加清楚。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 在自己特別有感受的地方畫一畫, 寫一寫, 在不理解的詞句旁邊做上 標記。2、全班交流。感情朗讀有感受的內容,并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3、鼓勵質疑。針對詞句,你有什么問題要問?能解決的當時解決,不能解決的引導學生共同做好標記。預設:第二小節中的設問句,讓學生通過朗讀比較,感悟其作用。結合查字典、造句和選詞填空,在語境中理解“發現”與“發明”“改觀”與“改變”的異同。五、指導寫字,提升作業之質。1、 學生提出生字書寫的注意點,教師重點指導“賴、耕、幻”的字形。2、 學生練習寫字,自己決定寫幾遍。3、 展示評價。4、 布置作業:查閱資料, 盡可能多的收集20 世紀的發明與發現,并與家人、老師或者同學探討他們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觀??梢宰杂山M合,并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制作成資料冊。盡可能訪談調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們還有哪些愿望和夢想。同時也為和科學老師PK 做好準備。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鞏固字詞。1、聽寫部分詞語。2、 同學之間相互批改訂正。3、 我們剛剛送走的20 世紀是個科技發達、呼風喚雨、神通廣大的世紀,請帶著你的理解將課題再讀一讀。二、品析詞句,感悟科技之奇。1、 回顧上節課學生疑問,指導解決。教師拋出自己疑問:為什么20 世紀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2、 學生小組討論,說明理由。3、 學生給老師釋疑:詩句的本意。用短暫的“一夜”形容一個世紀的原因。你能對這“一夜”的“黑暗” ,結合課文,發揮想象,做出具體描述嗎?“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文中指什么? 結合你查找的資料,你認為還有哪些“梨花”也競相開放了?你能模仿課文中“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天體、探索奧秘”這樣的形式,說得更好一些嗎?你能用朗讀表現出你的感受,讓老師有所感悟嗎?4、 適時完成板書:20 世界呼風喚雨實現愿望三、暢想未來,激起愛科學之愿1、 英國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怎么談“科學”?你是怎么理解的?請用一句話來表述。2、 課前的訪談調查肯定給你很多啟示,那么如果你是未來的設計師,請盡情你能描繪21世紀的藍圖。3、 根據你們的描繪,和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