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屬于第二學段“圖形與幾何”領域。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圖形與幾何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的教學就是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課標中所規定的“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落實目標的策略也應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在落實“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一、本單元教學內容:1.三角形的特性。2.三角形的分類。3.三角形的內角和二、重難點設置:重點: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能夠辨認和區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難點: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欣賞數學美。從知識儲備上看。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能夠正確區分銳角、直角、鈍角,學生心中有一定的分類標準,但這些標準有的并不科學、并不合理。從性格特點上看,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樂于探究,喜歡動手參與,愿意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思維水平上看,四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開始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不過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傊?在正式學習三角形之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淀了很多關于三角形的感性經驗,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生學習的認知基礎??赡苓@些基礎還無法用數學語言來描述,無法用數學方式來表達,但已經成為學生知識的一部分了。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站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活動,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四邊形)的內角和是180(360)。2.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分它們。3.聯系實際生活并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4.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征、圖形的變換等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皵祵W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教學時,要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充分給予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這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實踐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地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3.促進教學中的數學交流。教學中,要重視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提供“數學對話”的機會,鼓勵學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4.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的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形象性思維之間的矛盾,就要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而本單元三角形所具有的鮮明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教學時,要本著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的原則,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1三角形的特性2課時2三角形的分類1課時3三角形的內角和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