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1.口算除法。(1)口算。(2)估算。2.筆算除法。(1)基本的筆算除法。(2)除法的驗算。1.會口算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幾百幾十以及一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2.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3.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1.加強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使學生重視對算理和計算規律的探求。為了避免學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況下,機械地記憶口算過程,套用計算法則,本冊教材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既沒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沒有出示筆算除法的法則,而是充分調動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計算的算理和算法。(1)激活學生已有的口算經驗,使之順利遷移到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中。學生已有的與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相關聯的口算經驗有:表內乘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這些口算經驗是幫助學生解答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因此,教學時應采取積極措施,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口算經驗,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并將它靈活運用到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樣一個新的情境中。(2)引導學生探索筆算除法的算理和計算規律,學會“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經驗,結合一定的直觀操作活動,使學生養成一種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習慣,從而自主概括出筆算除法的計算規律。(3)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思考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口算除法和筆算除法的過程,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歸納、整理運算程序和運算規律的過程,它是計算活動過程的提煉和升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創造條件,給學生一個寬松的說話環境。首先,讓學生在思考每個例題時,自言自語地、輕聲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或與同桌)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最后,提供過程的范例。讓說得好的學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師根據多個學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學生的不同解題策略。通過有層次地說過程、說算理,自主歸納出口算或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時,學會用簡潔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2.拓寬主題圖的情境視野。為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材設計了學生熟悉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從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決的若干問題。但是,這些素材還不能滿足廣大師生的要求。因此,實際教學時,老師應根據當地情況和學生的需求,將除法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健康成長、交通、體育、娛樂、飲食和科普知識等聯系起來,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計算融入人類的一切活動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3.把估算放在與口算、筆算同等重要的地位。“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是課程標準為學生提供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作用,認識到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將估算、口算、筆算的教學結合起來。教學時,在具體問題情境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將估算算法與其他算法結合起來應用,使學生真切感受不同計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應用價值。適當補充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估算內容,加大估算應用的力度,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4.理解乘、除法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從乘、除法之間的聯系入手,將乘法運算的思維方法遷移到除法當中。如教學603=()時,可引導學生思考3()=60。又如,在驗算除法時,可依據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引出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檢驗方法。這樣,通過從矛盾的雙方入手,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既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又培養了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1口算除法3課時2筆算除法7課時3整理和復習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