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圖形的旋轉》說課稿
圖形的旋轉說課稿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圖形的旋轉,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方面來具體說明。一、 說教材(一)教材的內容“圖形的旋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圖形的變換”的第一課時。(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圖形的旋轉”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能夠較為準確的判斷出某一物體的運動現象是“平移還是旋轉”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知識點,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一個滲透,是后續學習中心對稱圖形及其圖形變換的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利用旋轉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三)說教學目標根據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覺得應該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等能力,發展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為此,我覺得本節課應關注學生對旋轉的特征和性質的探索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推理、歸納能力,真正理解性質的來源、本質和應用。由此,根據以上分析和課程標準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于如下: 1.知識目標: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2.技能目標: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清楚描述旋轉運動的過程。3.情感目標: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四)說教學重點、難點本節課是聯系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鐘表的表針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明確旋轉的含義,說清“指針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么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成為本節課的重點。對于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是本節課的難點,只有認識到“圖形旋轉后形狀大小都沒變,只是位置變了”,那么旋轉方法的研究和提煉才能成為一種自主活動,同時也為畫出旋轉后的圖形打下牢固的基礎。二、 說教學法根據本節課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按照學生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我主要采用了啟發式教學、互動式討論 、研究式探索、反饋式練習等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我采取讓學生自主探索、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的方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總結歸納出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在引導探索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我將詳細來說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并在闡述過程中說明采用的教法和學法。三、說教學過程(一)創設游戲情境,引入新課第一環節是新知引入的過程,我首先創設學生右轉左轉游戲的情境。進而通過引導組詞,從而引出旋轉一詞。再就是讓學生聯想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教師出示部分旋轉圖像,從而引出課題,并板書。(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這些重點和分散化解這些難點,我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主要從兩大塊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學習,即:認識指針(線段)的旋轉,探究旋轉四要素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特征和性質。1.認識指針(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的含義首先通過聯系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出示動畫:鐘表圖和風車圖 ,引導學生認識旋轉的兩種方向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接著又出示兩幅鐘面指針旋轉過程圖,引導學生找出兩個旋轉過程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從而引出旋轉四要素。繼續引導學生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指針的旋轉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完整:從“12”到“1”,指針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了30.接著通過知識遷移類推要求小組合作探究指針從“6”到“9”繞點O按旋轉了。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最后又聯系生活,左右兩端有車通過,欄桿該怎樣旋轉?2.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動畫出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方格紙上的旋轉過程,引導學生說出三角形旋轉的過程,找出旋轉后,三角形的變與不變。最后師生共同揭示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圖形旋轉后,三角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而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點O的位置沒有變;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繼續出示動畫:呈現由三角形風車圖案的全過程)(出示動畫:風車從圖1繞點O逆時針旋轉90。到圖2)對于旋轉的性質學生已初步建構知識,但還不成熟,因此乘熱打鐵我設計了將風車在圖2的基礎上,繼續繞點O逆時針旋轉到圖3,讓學生判斷旋轉角度,進一步鞏固這一教學難點,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三)欣賞設計,學以致用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感受旋轉創造出的數學美。1.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一些簡單的圖形旋轉而來的。2、展示許多的藝術家利用旋轉的特征和性質創造出的美麗的圖案,從而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發現美、創造美。(四) 全課小結,拓展深化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這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會了哪些知識?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四、板書設計 圖形的運動(三)旋轉三要素:旋轉中心;旋轉特點;旋轉點不變。旋轉方向 形狀大小不變 旋轉角度 位置發生變化五、說教學反思本節課孩子們通過小組動手操作、小組交流,小組展示,能充分掌握每塊板的運動方法,并且通過學生的相互補充,把每塊板的運動方法說的很完整,特別是可以把幾塊板看成一個整體來運動,最后我設計了利用平移和旋轉知識,小組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圖案,最后展示,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來說是一節成功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