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四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本單元的內容較多,因此,在教學中,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也很多。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屬于“數與代數”版塊中數的認識,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本單元內容包括: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數和小數的互化。1.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自然數、整數和小數等知識,對分數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已經借助操作實踐和直觀了解的學習活動,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但是對于分數的具體知識,學生還沒有深入了解和學習,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感性認識。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將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地從分數的產生、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而學習并掌握與分數有關的基本概念,掌握約分、通分以及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1. 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抓住分數與除法的統一點:對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為后面的假分數以及把假分數改寫成整數、帶分數作準備。2. 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3.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有利于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順利學習比的基本性質。4. 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最小公倍數是通分的基礎,通分為后續的分數加、減法奠定基礎。5.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前期學習中,小數與分數的聯系為互化奠定了基礎,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也為今后百分數、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作了知識鋪墊。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用好直觀手段。本單元教材在加強教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時,教材還運用了多種形式的直觀圖式,數形結合,展現了數學概念的幾何意義。從而為老師與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以發揮形象思維和生活體驗對于抽象思維的支持作用。本單元的特點之一就是概念較多,且比較抽象。而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因此,在引入新的數學概念時,適當加大思維的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化抽象為直觀,對于順利開展教學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所謂化抽象為具體,就是通過具體的現實情況,調動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所謂化抽象為直觀,就是運用適當的圖形、圖式來說明數學概念的含義,這是小學數學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觀教學手段。2.及時抽象,在適當的水平上,建構數學概念的意義。為了搞好本單元的教學,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還要重視及時抽象,不能聽任學生的認識停留在直觀水平上。否則,同樣會妨礙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比較13和12的大小,有的學生回答不一定誰大誰小,要看他們分的那個圓,哪個大,由此得出13可能比12大,也可能比12小,還可能和12相等。造成這樣錯誤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過分依賴直觀,而沒有及時抽象。因此,在充分展開直觀教學,讓學生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由實例、圖式加以概括,建構概念的意義。3.揭示知識與方法的內在聯系,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在本單元中,約分與通分、假分數化為帶分數或整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須掌握的。這些方法看似頭緒較多,但若歸結為基礎知識,就是揭示相關知識與方法的聯系,就比較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以約分與通分為例,它們都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盡管約分時分子、分母同除以一個適當的數,通分時分子、分母同乘一個適當的數,但它們都是依據分數的基本性質,使分數的大小保持不變。因此,教學時不宜就方法論方法,而應凸顯得出方法的過程,使學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這樣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賴記憶學會操作。1分數的意義 2課時2真分數和假分數 2課時3分數的基本性質 1課時4約分 3課時5通分 3課時6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