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 分數的意義 第二課時 教案
分數與除法教材第49、第50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二第18題。1. 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2. 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通過小組交流、動手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概括的能力。重點:擴展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難點: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投影儀,量筒、量杯等教具。(課件出示)小熊的疑問:獵豹的速度可達113千米/時,是“短跑冠軍”,那么它跑1千米用多長時間呢?生:1113=?師:怎么計算呢?師:學習了今天的知識,大家就能幫小熊算一算了。板書:分數與除法。1. 投影出示例1。師:要求每人分得多少個,就是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應該用什么法來計算?列一個怎樣的算式呢?生:用除法計算,列式是13。 師:每個人得不到完整的1個蛋糕,怎么表示結果?(用分數來表示結果)把1個蛋糕看作單位小結:分數不但可以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還可以表示具體數量。【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已經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比較熟悉,因此在多媒體課件演示圖解過程后,學生就可以理解除法計算的結果,在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下,是可以用分2. 投影出示例2。師:求每人分得多少個,應該怎樣列式呢?生:求每人分得多少塊,就是把3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用除法計算,列式為34。師:下面我們一起動手操作,探究34的計算結果。要求:4人為小組,用手中的3個圓片代表3個月餅,動手分一分。看看每人到底得到多少個月餅。學生分組探究,討論交流,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匯報交流,投影展示操作結果。【設計意圖:借助學具分月餅的過程,拋開了情境給出除法算式。三個環節的呈現,層次清楚,邏輯性強,為學生概括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提供了足夠的操作經驗】3. 觀察分析,建立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通過上面兩個例題,同學們想一想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你能發現什么?集體交流得出:被除數作分子,除數作分母,除號可以轉化成分數線。師: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嗎?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想一想,這里的b為什么不等于0呢?生:因為0不能作除數,而分數的分母相當于除數,所以分母b不能為0。【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發現、討論、概括等自主發現規律的過程,徹底地弄清了分數與除法的內在關系,使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學理念】4. 投影出示例3 。師:在這個問題中是以誰為整體?你是怎么看出來的?生:以鴨的數量為整體,從“養鵝的只數是養鴨的幾分之幾”可以知道。師:我們可以借助線段圖,用分數的意義進行分析。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小結: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1. 被除數作分子,除數作分母,除號可以轉化成分數線。2.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A類1. 分數可以用來表示除法算式的()。其中分數的分子相當于(),分母相當于( )。2. 用分數表示下列各式的商。4511132735 9913163329B類1. 把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長多少米?2. 把一個4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5塊,每一塊是多少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