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小熊讓路
幼兒行為基礎:中班幼兒年齡小,心理發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有的幼兒常常因為爭奪一個玩具或是被別人不小心碰一下,就理不饒人,甚至動手打人。因此,經常有幼兒來告狀:“某某打我”,“某某搶我的玩具”小熊讓路是一個以相互謙讓為主題的故事,通過活動使幼兒意識到友愛和謙讓是一種值得歌頌的美麗行為,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謙讓的道理。教學的重點、難點:(1)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道理。(2)難點是理解大獅子是用什么辦法讓小熊覺得難為情。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能看圖講述故事。 2、學習理解動詞:跳、淌、爬。 3、培養幼兒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良好品德。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幅,小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流程:出示小熊,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情感教育引導幼兒看圖自己講述故事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熊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覺得它是只什么樣的熊?到底是只什么樣的熊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小熊讓路。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1)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講到獅子點了點頭),讓幼兒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故事里有誰? (2)師:到底是只什么樣的熊?故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師講述故事的后半部分,設問:“大獅子到底會想一個什么辦法呢?一起來聽一聽。” (4)講故事的后半部分。 (5)大獅子想的是什么辦法?小熊為什么這次沒有讓大獅子讓路? (15)師:小熊為什么會臉紅? (16)師:小熊后來變的怎么樣了? 3、情感教育。 (1)師:如果你是這只小熊,你碰到這些小動物你會怎么做? (2)師: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熊嗎?為什么? (3)師:請你幫助這個故事取一個好聽的名字。(4)師:學了這個故事后,你應怎樣對待你的朋友? (4)師總結:我們要做個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好孩子 4、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 胖胖的小熊、大眼睛的熊、睡懶覺的熊。 幼:小動物在一起玩的故事。 幼:故事里有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大獅子 幼:故事里講了小熊不給小兔、小羊、小猴讓路,后來大獅子想辦法讓小熊讓路了。 幼:小東西,快給我讓路。 幼:小熊很壞。 小兔從路旁的草叢中爬了過去。幼:小羊一聲不響地從路邊的水溝中蹚了過去。 幼:小猴很遠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樹上 幼: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獅子,請大獅子來治小熊。 幼:大獅子的辦法好的。 幼:大獅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邊說:“小熊,你先過去吧!” 幼:小熊看見大獅子走過來心想:這可不得了,我得趕快讓路,它站在小路旁,請大獅子先走。 活動總結: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學的輕松、學的愉快。一開始我出示一小熊圖,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觀察并提問:它是只什么樣的熊?然后再用設問法提問:上面會發生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另外,我發現在活動中創設設問的情境,能充分發揮幼兒自己的見解,并能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講到小兔、小羊、小猴請大獅子幫忙,大獅子笑了笑,點了點頭。教師就可以問幼兒:你猜大獅子會想一個什么辦法?這就會激發幼兒的想象,并對故事產生強烈的興趣。 附故事:小熊讓路 小熊長得胖胖的,力氣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來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間,大聲說:”小東西,快給我讓路!” 小兔怕小熊,只好從路旁的草叢中爬了過去。 不一會兒,小羊從前面走來。 小熊又往路中間一站:“小家伙,快給我讓路!” 小羊害怕了,它一聲不響地從路邊的水溝中蹚了過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遠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樹上。 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氣大,誰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獅子,請大獅子來治小熊。 大獅子笑了笑,點了點頭。 大獅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后面。 小熊看見大獅子走過來心想:這可不得了,我得趕快讓路,它站在小路旁,請大獅子先走。 大獅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邊說:“小熊,你先過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聽了,都愣住啦:大獅子也怕小熊啊! 小熊低著頭,不好意思地從大獅子身邊走過去 打著以后,小熊看見小兔、小羊、小猴來了,馬上站在路旁,讓它們先過。 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說:“大獅子真有辦法,小熊變得有禮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