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學:怎樣使聽到的聲音變大教案
一、活動題目怎樣使聽到的聲音變大二、活動目標1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大膽實踐,培養科學探索精神。2培養幼兒歸納思維,通過比較,了解聲音在固體和空氣的傳播是不一樣的,固體比空氣更能傳播聲音。3知道把聲音攏起來后,聲音放大了。三、適用對象4歲幼兒。四、活動所需資源幼兒24人一組,每組鐘表1個、方紙筒4個、帶蓋的鐵盒1個、觀察記錄表一人一張。五、活動內容及過程幼兒探究活動一探究的問題: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離,怎樣使桌上鐘表的聲音聽起來變大?幼兒討論:我用什么方法聽?試一試。(1)把耳朵貼在桌面上。(2)在桌邊聽鐘表的聲音。記一記我的觀察記錄。說一說我的發現。耳朵貼在桌面聽到的鐘表聲音比在桌邊聽到的鐘表聲音大。幼兒探究活動二探究的問題: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離,怎樣使盒子里鐘表的聲音聽起來變大?幼兒討論:我可以用什么方法聽?試一試。(1)把耳朵貼在盒蓋上。(2)貼近盒蓋聽鐘表的聲音。(3)把耳朵放在木頭桌子上。記一記我的觀察記錄。說一說我的發現。(1)耳朵貼在盒蓋上聽鐘表的聲音,比貼近盒蓋上聽鐘表的聲音更清楚。(2)在木頭桌子上和盒蓋上聽到的鐘表聲音,比空氣中聽到的鐘表聲音更清楚。玩一玩。游戲:“紙筒里的鐘表聲”。(1)耳朵靠近紙筒口聽一聽,放在紙筒中的鐘表和不放在紙筒中的鐘表聲音一樣嗎?(2)再往上加一個紙筒,鐘表的聲音變大了還是變小了?(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個紙筒,聽聽鐘表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4)討論結果:紙筒攏住聲音,使鐘表的聲音聽得更清楚。六、注意事項1鐘表嘀嗒聲一定要明顯,聽得清楚。2給幼兒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以便辨聽。3聽聲音作比較時,幼兒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離去辨聽。七、拓展思路1在科學角里提供大量有關固體傳播和空氣傳播的圖片、記錄卡及操作材料。2到大自然、社區、家庭去了解固體比空氣更能傳播聲音,以及聲音攏起來后可以放大聲音的原理。八、背景資料聲音是由振動著的物體發出的,而一切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一旦發聲體的振動停止,聲音也就停止了。聲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氣傳播,如果有其他媒質,聲音也可傳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貼在桌面,當你打擊桌面的另一處,他能清楚地聽到打擊的聲音。用兩只冰淇淋紙杯,杯底用一根線穿起來,制成一個“土電話”。當你繃緊細線,一個人對一只紙杯口說話,另一個人把另一只紙杯口貼著耳朵,就能聽到對方說話的聲音,這種傳話器就是依靠細線作媒質來傳播聲音的。九、參考資料幼兒園教師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幼兒科學宮新蕾出版社活動點評這是一個同知識點同一層次的活動,幼兒通過探究聲音在固體和空氣中傳播的速度不同,感知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的現象,并且通過探究活動知道聲音是可控的。從活動內容看,聲音是幼兒最熟悉的,來源于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易于幼兒進行探究活動。從活動過程的安排看,層次清楚合理。活動中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探究活動。1設定兩個定量一個變量。即鐘表的嘀嗒聲、鐘表的位置與幼兒聽的距離是一定的。變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兒將耳朵貼在桌面上聽和在桌旁聽,聲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結果在空氣中聽到的聲音比在桌旁聽到的聲音小。2第二個探究活動中變換形式,將固體木頭換成了鐵盒,再一次讓幼兒感知聲音在任何固體傳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氣中快。這樣使幼兒的思維又擴展為聲音在單一物體到其他物體的對于聲音的傳播規律。3三個探究問題:既然聲音在空氣中傳播較慢,怎樣使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快呢?促使幼兒又去想辦法,把聲音攏起來。用什么東西呢?可用紙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發起幼兒的探究興趣,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探究活動,達到了活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