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主題活動教案: 中班——各種各樣的紙
中班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紙主題的生成:在籌備“六一”活動期間,幼兒的興趣被色彩各異的電光紙、臘光紙吸引了,大家圍過來,都想先拿到一張布置教室,雅輝說:“小心,別撕破了。”心如說:“撕不破,它結實著呢”“這是紙做的,別撕破了”,“這才不是紙做的,它比紙硬。”看到幼兒對紙如此的興趣,我們準備圍繞幼兒提出的各種各樣的有關紙的問題,與他們一起,并且發動家長搜集有關紙的各種資料,開展“紙”的主題活動。活動目標:1、能利用各種感官,主動去了解紙的種類,探索紙的特性、用途等。2、能用交流、談話、實驗、繪畫、制作等形式進行表征。3、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合作意識。4、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要節約用紙,初步培養環保意識。活動內容:常識活動各種各樣的紙(一)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紙的種類,會簡單地說出其名稱。2、發展幼兒認真觀察事物的能力。活動準備:幼兒常見的紙聯系大班幼兒活動過程:一、布置場景“紙張加工廠”1、帶幼兒參觀紙的加工廠,鼓勵幼兒大膽探索紙的秘密2、引導幼兒通過看、摸等各種感官進行探索二、組織幼兒集中討論:1、你和哪些紙交了朋友?2、你還見過哪些紙,還知道哪些紙?2、他們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和一樣的地方。3、這些紙都可以做什么?三、師總結四、延伸活動尋找身邊的紙秘密觀察與推進:在“與紙交朋友”的活動中,幼兒對“你見過哪些紙”的問題,很興趣,他們說的最多的便是圖畫紙、報紙、衛生紙、新紙、掛歷紙等平時生活中常見的紙。于是,我們打算在星期一傍晚,我們發出了通知,發動家長一起搜集,讓他們把他們認識的紙搜集起來給幼兒,講給幼兒聽,幼兒再來講給全班幼兒聽。活動內容:各種各樣的紙(二)活動過程:一、幼兒展示帶來的紙,介紹名稱和用途。二、引導幼兒在教室里尋找常見的紙。三、參觀幼兒園的倉庫,認識各種紙。四、提供畫紙、彩筆,啟發幼兒將觀察到的紙畫下來,并進行記錄。觀察與推進:今天幼兒將自己從家里帶來了許多平時不常見的紙,如復寫紙、瓦認紙、信紙等,大家都很興奮地向大家介紹,還要老師加上文字。幼兒集中在展板前指指點點,議論紛紛:“我認識的;不認識”他們互相交流,互相介紹。在幼兒的觀察中,有的幼兒提出了,紙是哪里來的?怎樣做成的?我們準備追隨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回家查資料。活動反思:通過本次活動我發現,其實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因素很多。比如:幼兒平時區角活動經常使用的電光紙等,但是教師沒有抓住教育契機,去引導幼兒使他們知道電光紙也是紙的一種,導致了孩子知識面的狹窄。所以,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善于觀察,抓住契機適時教育,這樣幼兒的知識面才會不斷擴大。另外,通過本次活動,我也深切地感覺到了家園配合的重要性與便利性。家長先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傳授給幼兒,幼兒再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孩子們很感興趣,而且對這些傳授知識的幼兒來說,也是一次鍛煉的機會,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活動內容:實驗紙的特性活動目的:1、通過實驗,了解紙怕水、怕火、易撕碎等特性。2、鼓勵幼兒發現現象,喜歡提出問題。活動過程:1、討論:如果紙遇到水(火)會變成什么樣?2、幼兒分組進行實驗。3、各組演示匯報實驗的效果。觀察記錄:在討論中,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很濃厚,交流得也很熱烈,紙易撕碎這個特性,大家已經達成了同時。幼兒也知道薄的紙容易碎,厚的紙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撕碎,但是對紙遇到水和火以后會變成什么樣,答案并不統一。心宇說:“紙遇到水就濕了,沒法用了,遇到火就燒沒了。”盛豪說:“有的紙就不怕水,上次我帶來的信封被雨淋濕了,我用布擦一下,還能用。“紙遇到火就變成黑色了,奶奶燒紙錢時我看見了”林洪說。于是帶著各種疑惑大家分成兩組開始實驗,我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紙(白紙、卡紙、報紙、衛生紙),供幼兒實驗用。幼兒在實驗中發現,紙遇到水都會變濕,但是有的濕的慢,有的濕的快。我告訴幼兒這是因為有的紙吸水,有的紙不吸水。幼兒發現,紙遇到火都變成黑灰了。在交流經驗時,孩子們聽得很投入,看得很認真。活動反思:通過活動,幼兒的觀察力,實驗能力提高了。我也發現,只要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間,孩子們的發現是無窮的,他們想到的問題老師幼兒都想不到。所以教師應給予幼兒機會,讓他們在探索中發現,去獲得知識、積累經驗,此時教師應是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的支持者和學習伙伴。幼兒只有在親自實踐中去探索去發現,才能對獲得的知識掌握扎實。活動內容:制作活動紙漿玩具活動目的:1、通過制作活動,了解紙漿的制作過程及紙的再利用性。2、鼓勵幼兒大膽實踐,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創造能力。3、懂得要節約紙資源。活動過程:1、出示紙漿玩具,引起幼兒的興趣。2、展示制作材料,簡單介紹制作過程。3、幼兒分幾組活動。(1)、撕、泡報紙。(2)、搓報紙。(3)、做成紙漿。(4)、制作紙漿玩具觀察記錄:活動中,幼兒是分組進行的,一組幼兒撕報紙,一組幼兒把撕好的報紙泡在水里,再一組幼兒就把浸透水的報紙撕碎。幼兒的積極性打到了極點,大家分工明確,干得不亦樂乎。在操作中,幼兒的進度快慢不一,孩子們自己也發現了。靜如說:“看,我們撕得多快,你們搓得真慢。”“紙容易撕碎,但是紙不容易搓碎。”雅輝說。“老師說,要搓的碎才行,這樣做出得紙漿玩具才好看。你們不用撕的很碎,因為我們還要搓呢!”這時,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是否報紙讓水泡得越透越容易撕碎,孩子們經過比較發現了規律,干得更起勁了。幼兒在制作紙漿玩具時,充分發揮了創造力,有的做成了各種水果,有的做成了花籃,還有的做成了小熊等等。活動反思: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濃厚,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了解了制作紙漿的過程,看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孩子們獲得了成功感,能力得到了發展。通過活動我體會到,只有讓幼兒真正去動手實踐、操作,他們對獲得的經驗才能感興趣,而教師此時是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應抓住時機,注重觀察,捕捉到幼兒瞬間的問題,并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使其得到滿意的答案。活動總反思:“紙”的主題探究活動進行了兩周的時間,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從孩子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對生成課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一、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尋找、發現,做幼兒與生活的牽線者。“幼兒是在生活中成長、在生活中學習的,生成課程的內容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組織實施也是在生活中得以實現的。所以,教師要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大膽地尋找、發現與主題有關的資料,要作為幼兒與生活的牽線者,讓他們與生活中的人、事、物聯系在一起,從而獲得知識,與人交流、合作、分享等等。二、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做活動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的觀察者、支持者。生成課程的價值就在于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滿足內在興趣、需求的基礎上,自主地探究某一問題,從而達到自我建構、自我完善的境界。為此,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能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得以發展。在幼兒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懂得他們的興趣和需要,當他們剛萌生一種很好的想法時,教師就要像放大一張照片一樣把它放大。三、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大膽實踐,做幼兒活動的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沒有自由,就沒有創造。“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這些想法在幼兒的頭腦中原本是沒有的,若成人不橫加管束,他們會自由思維,自如地運用材料,自動調節自己的行為,從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活動中應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去探索、操作、實踐,而教師的角色應定位于支持者、幫助者、引導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