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七單元 7.1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 教案
7.1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n 教學內(nèi)容課本64-65頁例1、例2及相關內(nèi)容n 教學提示借助直觀材料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探索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計算方法,在互相交流和對比中辨別方法的優(yōu)劣,并通過練習逐步熟練起計算方法。 n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理解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探究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所學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以及積極思考、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n 重點、難點重點:理解并掌握筆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筆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n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學生準備:小棒n 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多媒體出示單元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中有哪些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之后,讓其他學生列出算式,師選擇兩個加法算式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和前面我們學習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課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觀察單元主題圖,使學生養(yǎng)成從圖中找出有關信息和提出問題的能力。(2) 探究新知:1、出示例1(1)列算式師讓學生觀察信息圖,說出圖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生說已知條件:有8輛客車、有27輛貨車,問題:一共有多少輛車?師讓學生思考要求一共有多少輛車,應該怎樣列式?給學生一定時間進行思考,讓學生將已知條件和問題連起來讀一讀。當學生列出正確的算式之后,一定要追問列出(27+8)的原因。設計意圖: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列加法算式的目的是學生對信息和問題之間數(shù)量關系進行感知和理解,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將已知條件和問題連起來讀一讀,也讓學生體會和感知應用題的完整結構。板書:27+8(2)探究計算方法方法一:用小棒計算師和學生交流:我們可以用學具小棒來幫助我們計算27+8。用小棒擺出27+8,然后算一算它們合起來是多少?生活動。師讓學生匯報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來是多少根小棒?(合起來有35根)師讓學生說一說,找一名學生到實物投影儀前邊說邊操作。引導學生回答出: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滿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來的兩捆合起來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師多抽兩個學生說一說這個過程。方法二:用豎式計算師和學生交流:我們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決了進位的問題,在豎式計算過程中,我們又該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配合操作過程想一想,先可以把這兩個加數(shù)寫在豎式上。然后從哪一位加起呢?設計意圖:從前面的學習經(jīng)驗學生可以知道,計算的過程中要從個位加起。生會發(fā)現(xiàn):從個位加起。師讓學生回憶在用小棒擺的時候,是怎樣解決7+8=15這個問題的。生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個一變成了1個十。師和學生講解:也就是說7+8=15時,要向十位上進1,在個位上寫5。在豎式上怎樣表示這個變化呢?我們在十位上寫上一個小“1”,表示剛才7+8=15中的1個十,再把剩下的5寫在個位上。(師邊講解邊板書)師質疑:為什么不把1個十直接寫在結果的十位上呢?引導學生說出:因為十位上的數(shù)還沒有加,現(xiàn)在進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會兒十位上加起來的數(shù)就不知寫在哪兒了。因此這個進到十位上的1只能記在心里,為了不至于忘記,在十位上寫一個小1作記號。要把十位上的2和進上來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寫3。師讓學生思考:這節(jié)課學習的加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回答:以前我們學過的加法個位相加沒有滿十,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滿十要向十位進1。師強調(diào):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板書: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設計意圖:從動手過渡到語言,加深對計算的理解。方法三:口算師先讓學生自己試用口算解決27+8。讓學生說一說口算23+22應該怎樣算?讓學生明白:口算27+8時,要先把27分成20+7,先算7+8=15,再算20+15=35。所以27+8=35。板書:27+8=35(輛)小結:加法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滿十要向十位進1。 2、 教學例29+75=(1) 豎式計算可以有兩種列豎式的方法:這道例題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然后集體訂正。(2) 口算第一種方法:先把75分成70+5,先算5+9=14,再算70+14=84;第二種方法:先把9看成10,先算10+75=85,因為多加了1,所以從85里面再減去1,85-1=84。(三)鞏固新知:用豎式計算:37+8= 9+41=設計意圖:練習設計注重了基礎性、層次性、趣味性,緊緊圍繞重點進行練習,同時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表現(xiàn)欲,使人人參與、人人學會,真正達到打牢基礎知識,優(yōu)化算法,發(fā)展思維能力的目的。(4) 達標反饋:1、例:25+7= (1)先算5+7=12 ,再算20+12=32 ,所以25+7=32。(方法一)(2)先算25+5=30, 再算30+2=32。所以25+7=32 (方法二)練習:38+8=(1)先算( )再算( )所以( )(2)先算( )再算( )所以( )2、口算:20+3= 2+30= 26+8= 4+36= 25+3= 20+30= 45+8= 7+36= 76+3= 69+30= 73+8= 9+36= 7+6= 9+5= 6+4= 27+6= 39+5= 6+54= 26+7= 2+39= 6+18=26+9= 57+5= 29+4= 48+5= 9+83= 37+9=3、提高練習。(1)6連續(xù)加6,每次加得的和寫在橫線上。6 、12 、 、 、 、 、。(2)小明套中了3個圈,共得了51分,他可能套中了哪三個圈?用算式表示出來。31 17 3 20 15 34算式: (3) 和分別代表什么? + = 40 =( ) = 72 = ( )4、自主檢測。(1) 哪道題計算錯了,把它改正過來。55-2=53 14+6=19 64+7=71 - 60+27=67 (2)在里填上“”、“”或“=”。46+541 38+543 7878+83+5230+52 64+650+8 36+526+5答案: 1、(1)先算8+8=16 ,再算30+16=46 ,所以38+8=46。(2)先算38+2=40, 再算40+6=46。所以38+8=46。2、23 32 34 40 28 50 53 43 79 99 81 45 13 14 10 33 44 60 33 41 24 35 62 33 53 92 463、 (1)18 24 30 36 42 48(2)31+20=51 17+34=51 (3)20 92 4、 (1) 14+6=20 60+27=97(2) (五)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及概括能力。(6) 布置作業(yè)1、圈一圈、算一算2、 先說出得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再計算。13+7= 25+6= 48+4= 79+2=13+70= 25+60= 48+40= 79+20=3、 先說出得數(shù),再填數(shù)。4、在里填上“”“”或“”27+936 34+841 8576+849+554 88+693 6153+95、 實踐應用(1)亮亮買了35個桔子,買了9個蘋果,亮亮一共買了多少個水果?(2)李琳收集了67張郵票,今天又收集了8張,李琳一共有多少張郵票?(3)答案: 1、41 3+8=11 30+11=41 30 5+5=10 20+10=302、20 31 52 81 83 85 88 993、80 81 54 41 42 714、 5、 (1)35+9=44(個)(2)67+8=75(張)(3)35+7=42(只) n 板書設計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27+8=35(輛)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n 教學資料包教學精彩片段方法一:用小棒計算師:這道題我們可以用學具小棒來幫助我們計算27+8。用小棒擺出27+8,然后算一算它們合起來是多少?生活動。師:匯報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來是多少根小棒?生:合起來有35根。師:我讓一名同學說一說他的操作過程。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滿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來的兩捆合起來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教學資源口算題卡23+7= 23+8= 23+9= 24+6= 24+7= 24+8= 24+9= 25+5= 25+6= 25+7= 25+8= 25+9=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3+7= 33+8= 33+9= 34+6= 34+7= 34+8= 34+9= 35+5= 35+6= 35+7= 35+8= 35+9=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3+7= 43+8= 43+9= 44+6= 44+7= 44+8= 44+9= 45+5= 45+6= 45+7= 45+8= 45+9=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資料鏈接遷移教學法 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先前的學習會對當前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或者當前的學習會對先前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這種現(xiàn)象就是遷移。這里所說的“影響”有兩種:一種是能起積極促進作用的,這叫正遷移,一種是會有消極干擾作用的,這叫負遷移。我們在教學中就要努力實現(xiàn)正遷移,而要防止負遷移。古人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是指學習中的這種正遷移現(xiàn)象。遷移的原理是客觀事物之間普遍存在的聯(lián)系,以及客觀事物之間的互相制約性。所以,遷移的方法就是通過類比推理,溝通新舊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比較、分析、綜合,然后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遷移教學法是教師依據(jù)“遷移規(guī)律”設法為新知識的生長提供聯(lián)系的“認識橋梁”,通過遷移來發(fā)揮舊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中的鋪墊作用。其基本原理在于當學生具備從事每一新的學習任務所需要的認知先決條件越充分,他們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就越濃。即學生對原有知識掌握得越豐富、清晰牢固,就越能更好地學會新知識,學習也就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