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第1單元 100以內數的認識 教材分析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建立了計數單位“十”的概念,知道了“十幾”的組成。數100以內的數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計算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應用。 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一十一十地數,在數數和交流過程中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熟悉整十數的順序,知道10個一是10,2個十是20,10個十是100,認識數位。為以后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數學課程標準對于數感的描述是:“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選擇適當的算法;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將培養學生的數感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在不同學段中都有明確的要求,這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培養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數學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大多數學生將來不會成為數學家或數學工作者,但每一個學生都應建立一定的數感,這對他們將來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價值的。中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數感,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學會用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數感的培養在數學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 教學目標(1)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使學生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能夠正確地、熟練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3)結合數的認識,能正確使用計數器數數,撥出相應的數。 (4)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重點、難點重點1. 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2.難點1.數數過程中,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2.理解數位的意義。3.探索讀數、寫數的方法。 教學建議本單元是在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是認數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它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計算的基礎,也是今后學習萬以內及以上數的基礎,對發展學生的數感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具有重要意義。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建立了計數單位“十”的概念,知道了“十幾”的組成。數100以內的數是學習100以內數的計算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應用。 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自主學習100以內的數,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主動建構。2、加強觀察、注重操作,讓學生經歷數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對一年級學生來講,百以內的數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大數了,在生活中雖然有所接觸,但機會比較少。所以,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現實、有趣的情境,組織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數一數小棒,并借助小棒和計數器等學具進行操作,然后抽象、概括,理解100以內的數的意義,弄清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尤其是對新的計數單位“百”和新的數位“百位”,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操作,讓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3、加強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首先教材中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建立數感。課時安排數感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數學地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學生學習數學,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要學會用數學方法和數學的觀點認識周圍的事物和世界的規律,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自覺有意識地觀察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事物、處理有關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量關系建立起聯系。其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經驗的豐富,引導學生探索數、形及實際問題中蘊涵的關系和規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處理和交流數量關系以及變化規律的工具,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感。把數感的建立與數量關系的理解和運用結合起來,將有助學生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5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機動1課時。課題課時數數 數的組成1寫數 讀數2數的順序 1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1整理和復習1總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