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第5單元 認識人民幣 教材分析教科書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一)后,安排了認識人民幣的內容,100以內數的認識有助于推動人民幣的認識,同時通過認識人民幣還能加深對100以內數的理解。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也為人民幣的簡單換算和計算提供計算方法做了準備。此外,學生通過人民幣的使用更能體會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應用價值。本單元的內容包括: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人民幣單位元、角、分,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及人民幣的簡單換算與計算。認識種面值的人民幣是認識人民幣的基礎,教科書首先通過商場的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知道買東西需要人民幣,接著引導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以及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了解人民幣的單位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是認識人民幣的核心內容,也是把握人民幣大小關系的基礎。了解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是進行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及計算,及至使用人民幣的重要基礎。同時,掌握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并溝通自然數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對于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的聯系,有助于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與理解。因此,例2讓學生學習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對于人民幣單位之間進率的學習,特別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用人民幣圖片直觀形象呈現,讓學生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并通過討論和簡單的換算促進學生掌握進率。人民幣的簡單換算及計算是人民幣知識的具體應用,教材通過例3、例4的教學,一方面加深對人民幣單位進率的掌握,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應用人民幣購買商品的能力。此外,通過人民幣的簡單換算與計算,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數學文化:五套人民幣”是本單元知識的拓展,教科書通過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五套人民幣發行時間、面額、種類,以及面值逐步增大、防偽功能不斷增強等情況,拓展了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使學生感受到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培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3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知道如何愛惜人民幣,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 重點、難點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簡單的。難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簡單的計算。 教學建議1、以人民幣單位及其相互之間的進率為重點,搞好認識人民幣的教學。認識人民幣,應以認識人民幣的單位,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為重點。因為人民幣的面值是由數和單位共同決定的,同一個數,帶上不同的單位,它的面值就發生了變化。況且,人民幣的換算,也是以單位來衡量人民幣的多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人民幣單位的大小關系,結合生活經驗掌握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關系,以便為人民幣的換算及應用做好準備。2、運用100內數的基礎作用,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100以內數與人民幣具有直接的聯系,因此教學中應注意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一是利用100以內數的計數單位對認識人民幣的積極影響。100以內數的計數單位有個、十、百,同一數字在不同的單位上表示不同的數值,人民幣的面值也是一樣,同一個數帶上不同的單位就表示不同的面值。因此,教學中應注意提示他們之間的這種必然聯系。二是通過合情推理探索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關系。百以內數的單位個、十、百之間的進率是10,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也是十進制,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大膽猜想,根據一個一個數,10個一是十,猜想一分一分數,10個1分是1角從而讓學生發現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系。3、重視實際換算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活動不但有助于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有助于能力的發展。學生認識人民幣初期對人民幣初期對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不熟悉,特別是對人民幣的換算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人民幣換算的體驗活動,一方面可以通過用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互換活動,加深對人民幣單位間進率的掌握。另一方面有意設計買、賣東西的實際情境,讓學生在模擬購物或實際購物活動中學習應用人民幣,在應用中加深對人民幣換算與計算的體驗。4、介紹數學文化,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本身就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教學中應注意挖掘這一教育功能,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體現學科育德的課程理念。一是在觀察認識人民幣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人民幣上有國徽、偉人頭像、少數民族代表、美麗的河山等圖案,因此我們應自覺愛護人民幣。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花錢的情況,喚起學生節約用錢、合理用錢的意識和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三是通過介紹我國五套人民幣的事行情況及面值的不斷增大,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生活熱情。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2課時完成教學。課題課時認識人民幣(一)1認識人民幣(二) 1總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