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第2單元 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學內容具有豐富性、開放性和鮮明的時代特點,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兒童在生活中對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從兩個維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如某個同學在第幾組第幾個的情況,使學生能采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設計是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進行編排。也就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如汽車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學,在各種操作、探索的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覺“上、下、前、后、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在親身經歷物體的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之后,引導學生把空間方位的知識應用于生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方位觀念。 教學目標1、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學生認識“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 2、學生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學生能夠在具體情景中,根據行、列確定物體的位置。 4、培養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方位觀念。 重點、難點重點1、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 2、能夠在具體情境中,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體在行列的相對位置。難點在具體情境中,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體在行列的相對位置。 教學建議一般學生在6歲就能正確地辨別“上下” 、“前后”,但以自身為中心的“右”辨別尚未發展完善,所以對“上下” 、“前后”可以盡量放手獨立辨別,而“左右”則要老師引導學生從他們自身為中心過渡到以自然標志為中心進行辨別。教學時因“左右”的相對性比較難理解,教師應允許學生逐步理解,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數學的興趣。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5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機動1課時。課題課時認識上和下 1認識前和后 1認識左和右1總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