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第3單元 認識圖形 教材分析認識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西師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讓學生感知兩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征;再從眾多不同的平面圖形中分類,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圖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認、拼組。 以動手操作為主線,注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無論是平面圖形的引入,還是對平面圖形的進一步認識,教材都設計了大量的操作的活動,以使學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對平面圖形的認識,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在這些操作活動中,學生將更深入認識這幾個平面圖形。 教學目標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2、通過、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征。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5、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重點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建立空間觀念。難點通過、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征。 教學建議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初步認識。由于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在知識的引入和運用上,要注意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化。在這部分知識中,應考慮到學生認識事物都有一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所以對于每一種圖形,都要按三個層次進行:從實物引入抽象為一般模型給出圖形名稱。最后,讓學生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使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要求充分利用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來引入平面圖形,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4課時完成教學。課題課時圖形的認識(一)1圖形的認識(二)1找規律1圖形的拼組1總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