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第6單元 時、分、秒 教材分析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有了對鐘表的初步認識,會認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的基礎上進一步編排的對鐘表的具體認識。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分為以下兩部分:1、認識鐘表。這部分內容是在一年級(下)學生對鐘表有了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的初步認識之后,進一步認識鐘表面具體時刻的內容,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要能夠認識鐘表所表示的準確的“幾時幾分”,并能寫出鐘表所表示的具體時刻;同時,在這一單元中,學生還要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分、秒的長短,具有一定的時間觀念。2、解決問題。在這一小節中,學生要能夠運用第一小節所學習的關于鐘表認識的知識來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涉及時、分、秒的簡單換算,以及簡單經過時間的計算。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能認識,會寫出鐘表上的具體時刻。(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3)能進行時、分、秒之間的簡單換算。(4)能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5)會對時間進行簡單、合理的安排。(6)能應用所學的認識鐘表的知識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2、過程與方法本單元的學習,主要通過學生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來進行。在教學中,要盡量創設豐富、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操作、交流、實踐,在活動中去主動建構知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2)滲透熱愛祖國的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重點、難點1、重點:(1)能夠認識鐘表所表示的準確“幾時幾分”,并能寫出鐘表所表示的具體時刻。(2)體驗時、分、秒的長短,具有一定的時間觀念。2、難點:(1)能進行時、分、秒的簡單換算。(2)能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3、關鍵:(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2)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建構數學知識。(3)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建議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盡可能使數學學習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對于鐘表的認識,多數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該充分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比如:關于鐘表的認識,也許有的學生已經會認了,所以應盡量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再小組交流、合作學習,解決問題。2、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建構數學知識。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尤其要重視創設豐富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去構建數學知識,不要將概念生硬的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比如:對時、分、秒長短的體驗,創設豐富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數脈搏、數數、呼吸、跳繩、拍球、跑步等現實活動情境中去感受時、分、秒的長短,建構時間概念。3、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是對時間的體驗,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操作中建立時間概念。解決問題的學習要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自主探索,以及多樣化問題解決策略的交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4、結合相關內容。讓學生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時、分、秒的學習,學生除了通過建構一定的時間觀念,會認識鐘表,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之外,還要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知道時間的寶貴。因此,教學時要結合相關內容,讓學生經歷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比如,自己制作一個作息時間表,做一個星期天的時間安排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實踐的合理分配,不浪費時間,不虛度光陰,認識到時間的寶貴。5、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鐘表模型等教具、學具的作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準備鐘表模型的學具,充分發揮學具的直觀表象作用,讓學生在親自動手撥一撥等活動中了解鐘面的組成,學會認識鐘表;在我說你撥等活動鞏固時、分、秒的認識。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8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機動1課時。課題課時時、分、秒3問題解決3整理與復習1總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