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
第1單元 萬以內數的認識 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數的認識”教學十分重要的一段,也是學生數概念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本單元之前,學生接觸的都是比較小的數,這就限制了他們對自然環境、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的認識。在本單元,學生將學習新的計數知識,用較大的數描述、交流學校生活或社會生活里的事件與現象,他們的數感會有明顯的發展。我國的計數,習慣把數位分成個級、萬級、億級,每一級都是四個數位,每一級上的數都是萬以內的數。讀、寫多位數一般都分解成兩個或三個萬以內數在不同數級上進行讀、寫。從這點來說,本單元對以后教學多位數有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學生在100以內數的基礎上認識萬以內的數,是一次較大的跨越:他們需要認識較大的計數單位“千”和“萬”以及相應的數位,需要學會讀數和寫數的基本方法以及數中間或末尾有0時的讀寫規則,需要依據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需要從數與數之間的聯系得出求近似數的方法。本單元導學內容分以下五個部分:1、數數。通過數小棒和小正方體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千根小棒和一千個小正方體的模型,使學生對一千有初步的直觀感受,并認識計數單位“千”、“萬”,發展學生的數感。2、寫數讀數。通過“試一試”、“寫一寫”、“讀一讀”等操作、表達、思考活動,激發學生讀數、寫數的興趣,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數、讀寫萬以內的數。3、大小比較。通過“比一比”、“議一議”、“估一估”等活動讓學生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4、較大數的估計。通過“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5、整理與復習。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及談收獲、存在問題,以及通過必要的練習,讓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計數單位“百”與“千”,了解計數單位“萬”,讓學生建立初步的計數單位體系,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能用知道的計數單位數出數量在萬以內的數。(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義,初步建立數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數位上的數表示的含義,知道萬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會用萬以內的數表示生活中物體的個數,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讀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4)在現實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會對較多物體個數進行初步的估計判斷和推測。2、過程與方法:(1)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實際操作,在邊操作邊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探索新知,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2)引導學生用類比推理、遷移等方法探察新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教材出現的有關數據中了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和發展,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重點、難點1、重點:(1)認識計數單位千和萬,初步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2)學會正確地讀、寫萬以內的數。(3)學會正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2、難點: (1)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和寫法。(2)結合具體問題情境對大數進行估計,結合估計進行一定的推理。 教學建議1、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認數的基礎。本單元的教學必須體現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意義。2、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在進行直觀教學和操作活動時,把數一數,撥一撥等這些活動看成是發展學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學習方法。3、組織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數學活動。老師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數一數、撥一撥、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等,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在較大數的估計中,通過“猜支數”“一碗黃豆大約有多少粒”使學生初步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9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機動1課時。課題課時數數2寫數、讀數3大小比較1較大數的估計1整理和復習1總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