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八單元 8.1萬以內數的認識及三位數的加減法 教學反思
8.1 萬以內數的認識及三位數的加減法教學反思:這節復習課看似相對簡單的內容,其實它的涉及面很廣,包括數的讀寫、組成、比較大小以及三位數的加減法等知識。怎樣將這么多知識整合在一節課中,而且又要讓二年級孩子樂學,學的有質量呢?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一、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低年級兒童年齡小,好奇心強,求知欲旺,只有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活動,才能激起學習的興趣。因此,從新的角度,合理調整教材,以學生熟悉、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數學問題來重組教材中的復習題,引發新的思考,給學生新的感受,產生復習的興趣,對復習的內容,由感而發、因趣而學。在實際教學中,我將枯燥、零散的萬以內數的知識,用一個完整有趣、富有生活氣息的“老師購買冰箱”情境貫穿始終,將學生帶到一個新奇的學習活動之中,讓他們在活動中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有效地整理和復習,對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二、發揮習題功能的最大化。練習題是復習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它的處理更是一門藝術。既不能太零散,又要考慮問題前后的銜接。要把平時相對獨立的知識點,融合在一個相對完整的具體情境中,并在其中進行系統復習,使得有關知識“串成線、連成片”,充分發揮習題功能的最大化。如:我讓孩子們在“老師購買冰箱”的過程中,悄然地完成聽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比較大小等復習過程。既達到本節課的復習目的,又讓人覺得復習內容多而不雜。三、注重課堂的有效性評價。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基于這個理念,再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復習課的特點,我特別關注課堂的評價,當學生有好的想法,新奇的發現,我就會發自內心地夸他們:“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真是愛思考的孩子!”等等。這些激勵性語言,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激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復習課不再傳統、枯燥無味,而是體現了十足的人文魅力!四、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于學生知識水平、社會經驗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和把握各不相同。基于這一認識,我在設計練習時,注意到層次性的把握。如我前面組織了一系列的基礎練習,在“老師購買冰箱”過程中,悄然地完成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比較大小等復習過程。在這簡單的復習過程中,我盡量把機會給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樹立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了學習興趣。而最后的拓展題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目的在于讓好的學生也能“吃得飽”。使得他們在綜合應用舊知的同時,拓寬思維,找到新的生長點。這樣才能使優等生有學頭,學困生有奔頭,課堂里人人才有勁頭
- 關 鍵 詞:
- 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八單元 師大 年級 下冊 數學 第八 單元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