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 6.2.1時、分、秒的換算 教案
6.2.1 時、分、秒的換算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3頁例1及課堂活動,時、分、秒的換算。教學提示: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例,作好兩個鋪墊。一是讓學生理解行相同的距離,所用時間少的,行得快;二是讓學生理解,單位相同的可以直接進行比較。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時間單位的換算過程,掌握時間單位的換算方法。(2)能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能運用單位換算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對學生進行遵守時間、珍惜時間教育。重點、難點:重點:掌握時間單位之間換算的方法。難點:能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演算紙、筆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教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關于時、分、秒的知識你都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說,針對性地板書1時=60分,1分=60秒)對于時、分、秒,同學們積累了這么多的知識,真能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一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設計意圖:時、分、秒之間的關系是本節課換算單位學習的基礎,對三者之間關系的復習鞏固,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二、探究新知:1、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這不小狗也加入了它們的比賽。展示烏龜、兔子、小狗賽跑的情境圖:(1)了解跑得快慢與時間長短的關系教師:瞧,比賽開始了。課件出示:第一次比賽情景,并出示比賽成績表。運動員烏 龜小 兔小 狗成 績2400秒80秒85秒名 次教師:誰得了第一?為什么?(2)小結:誰用的時間就少,誰跑得就快,誰就是第一。當時間的單位統一時,我們很容易看出誰用的時間少,誰跑得快。【設計意圖:教師設計了有趣的動物比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將比賽結果統一成秒這個時間單位,讓學生復習在路程相同時,時間用得越少,跑得就越快,反之則越慢,為時間單位換算奠定了認知基礎。】2、時、分、秒之間的換算。(1)教師: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氣,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們三個又進行了一次比賽。課件出示:第二次比賽的情景:小兔中途睡著了。教師:同學們,猜一猜,它們誰跑得快,可能最先到達終點呢?(學生自由說,教師結合情景進行德育教育)。教師:到底誰跑得快?聽聽它們自己是怎么說的。烏龜:我跑了1時;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2)教師:聽了它們的話,到底誰跑得快呢?好比較嗎?你能想出辦法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誰跑得快嗎?學生:先要統一時間單位。教師:需要統一成什么單位好呢? 小組討論討論。(3)小組討論。(4)匯報交流。提問:誰來當小裁判? 說說你們組的想法。預設1:我們組把時間都換成分作單位。因為換成時是不行的,小狗和小兔的時間都不滿1小時,所以沒法換,只能換成分和秒。1時=60分;120秒里面有2個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烏龜用了60分。因為2分”“ = = = 3、按名次由高到低排列是:小勇、小紅、小剛、小麗、小明。板書設計:問題解決-時、分、秒的換算1時=60分 1分=60秒120里面有2個60,120秒=2分3時=60分+60分+60分=180分【設計意圖:首先板書出時、分、秒之間的進率,已引起學生注意,為下面探究時、分、秒的換算打下基礎。然后選取了兩個典型的例子,一是大單位化成小單位,一是小單位化成大單位,將具體方法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一目了然。】教學資料包:教學資源:1、運用比較法解決時間問題。例題 小朋友進行50米賽跑的成績如下表,請你給他們排排名次。姓 名小紅小明小朱小琳成 績9秒159秒378秒5910秒02分析 在進行比賽時,跑的路程相同,所用的時間越少,跑的越快。比較這四個小朋友所用的時間,8秒599秒159秒3710秒02,得出四個小朋友在50米賽跑中的名次。解答 四個小朋友的名次是小朱、小紅、小明、小琳。提示 在賽跑中,同樣的距離,所用的時間越少,速度越快,名次越好。2、先統一單位再解決問題。例題:小明寫一個詞要用7秒,他1分能寫幾個詞?分析:題目中時間單位沒有統一,要把1分換算成秒作單位的數。1分=60秒。這道題就是求60里面有幾個7的問題,用除法計算,列式為607.得到的結果有余數,因為余下的時間不夠寫一個詞,所以商是幾,就能寫幾個詞。解答:607=8(個)4(秒) 答:1分能寫8個詞。提示: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如果時間單位不統一,那么一定要先換算成統一的單位后再做。進行單位的換算時,一定不要弄錯單位間的進率。資料鏈接:1、中國古代十二個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2、刻鐘。以前我國沒有今天這樣的鐘表,古代計時的工具叫“銅殼滴漏”。它是靠銅壺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來計算時間的長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銅壺底部有個孔,壺中豎著一支帶有100個刻度的箭。壺中裝滿水后,水從孔中滴出來,一天一夜剛好滴盡。一天一夜為24個小時,這樣,箭上的一個刻度所代表的時間就是24個小時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初,將100刻改定為96刻,每刻時長變為15分鐘整,相傳成習,一直沿用到今天。3、自行車慢騎比賽。賽跑、游泳、自行車等速度類比賽項目比的是誰最快,誰用的時間少,誰就快,誰就能得第一。可是,你知道嗎?還有一種速度類比賽項目比的是誰最慢,誰用的時間最多,誰就是第一名,那就是自行車慢騎比賽。自行車慢騎比賽的比賽規則一般是:在規定的距離內,不許停車,不許壓線,有身體任何部位接觸地面即被淘汰,以最后到達終點,用時最多的為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