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5.4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二) 教案.docx
5.4 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二)n 教學內容教材84頁例2、試一試、85頁的“課堂活動”、練習十九的2-4題n 教學提示學習進位加和退位減的一位小數加減法,是學生學習了沒有進位和退位的一位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當十分位不夠減時,要從個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減;當十分位相加滿10,要向個位進1的算理,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注意把相同的數位對齊。n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一位小數進位加和退位減的計算方法并明白算理。過程與方法1.讓學生經歷一位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一位小數加減法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重點、難點重點 探索一位小數進位加和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難點 理解一位小數進位加和退位減的算理,掌握算法。n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例2多媒體教學課件(ppt)學生準備:小正方體、整數的進位加和退位減等相關知識。n 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師:(課件出示學校舉行運動會)看,50米賽跑,幾個運動員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比賽呢。(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師:你能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預設)生1:張明用了多少秒?生2:朱紅用了多少秒?師:上面的問題,你會列式嗎?(生嘗試列式)(預設)生1:張明的成績:列式為9.6-0.8生2:朱紅的成績:9.6+0.5師:上面的算式,你會解答嗎?(生討論會得出需進位和借位來計算)師: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位小數的進位加和退位減。(板書:一位小數加減法(二)設計意圖:在圖中發現已知信息并討論出解答算式,然后觀察計算需要進位加和退位減,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這樣的導入環節設計,直接引出課題,直奔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二)探究新知:1.探究計算方法師:9.6-0.8、9.6+0.5,這兩道題與前面例1比較,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得出例1是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例2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師:十分位上不夠減,怎么辦?十分位上相加滿10,又怎么辦?(學生討論后,全班交流,遷移整數加減法的方法,引導學生得出:十分位不夠減,需要向個位借1,借1來10,十分位相加滿十,需向個位進1.)師:你們會計算嗎?請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與同桌交流。(學生先獨立嘗試探索算法,然后與同桌相互交流。)(預設)(教師巡視中,發現問題,及時讓學生板演)9.6 9.6+0.5 -0.89.1 8 2師:上面的答案,你同意嗎?為什么?(預設)生1:9.6+0.5應該是10.1,豎式中個位忘了加進位1.生2:9.6-0.8的差忘了點小數點,做減法時,差如果有小數點也需要點上。生3:9.6-0.8,十分位上的6減8不夠減,向個位借1時,9的上面忘了點借位點。生4:9.6-0.8,十分位上的6減去8不夠減,向個位借1后是10個0.1,10個0.1減去8個0.1后,剩下2個0.2,還需要加上原來的6個0.1,結果應是8個0.1,即差的十分位上寫8。師:正確的豎式計算,你會寫了嗎?(課件播放)9.6 9.6+01.5 -0.810.1 8.8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1) 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點對齊。(2) 注意寫上進位數和借位、退位的點。1. 延伸拓展師:0.6+0.8和2.4-1.6你會計算嗎?自己試著算一算。(預設)生:0.6+0.8=1.4 2.4-1.6=0.80.6 2.4+0.8 -1.61.4 0.83.總結計算方法師:通過上面的練習,你能歸納和總結一下,一位小數的進位加和退位減的計算方法嗎?需要注意些什么?師生總結得出: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也就是小數點要對齊;當十分位不夠減時,要從個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減;當十分位相加滿10,要向個位進1。設計意圖: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進位加和退位減,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先板演學生錯誤的計算解答,然后通過討論交流,得出正確的豎式計算,在錯誤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掌握。(三)鞏固新知:1. 教材85頁“課堂活動”。2.教材85頁練習十九2-4題。設計意圖:1.做游戲,先同桌的兩位同學一起游戲,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通過課堂活動,來讓學生鞏固所掌握的知識,提高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2.在練習中修正和建構屬于自己的一位小數進位加和退位減的計算方法,并感悟算理。(四)達標反饋1.用豎式計算172.5=8.16.8=12.63.4= 10.37.6=2. 找規律,填一填 (1)0.2,0.5,0.8,(),()(2)9.8,9.6,9.4,9.2,(),()3.一堆煤72.4噸,運出17.6噸,余下多少噸?4. 一本故事大王4.8元,比一本兒童畫報少1.6元,一本兒童畫報多少元?答案: 1. 1.7 8.1 12.6 10.3+2.5 -6.8 +3.3 -7.64.2 1.3 15.9 2.72. (1)1.1 1.4 (2)9.0 8.83. 72.4-17.6=54.8(噸) 4.4.8+1.6=6.4(元)(五)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困惑?設計意圖:在學生經歷了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的探索后,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回顧與反思,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六)布置作業1.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2.用豎式進行計算。2.54.2 8.63.4 1.86.4 7.63.83. (1)小華買這兩種玩具一共需要多少元?(2)玩具小馬比玩具汽車貴多少元?5.6元 3.7元 4.看圖解決問題。鉛筆每支0.5元 圓珠筆每支1.6元 鋼筆每支13.7元(1)買一支鋼筆和一支鉛筆共多少元?(2)一支圓珠筆比一支鋼筆便宜多少元?5.小數算式謎。答案:1.3.4 2.5 7.6-2.8 +5.3 +1.50.6 7.8 9.12.2.54.26.7 8.63.45.2 1.86.48.2 7.63.83.82.5 8.6 1.8 7.6+4.2 -3.4 +6.4 -3.86.7 5.2 8.2 3.83.(1)5.6+3.7=9.3(元)(2)5.6-3.7=1.9(元)4.(1)13.7+0.5=14.2(元) (2)13.7-1.6=12.1(元)5.4.2 6.8-2.4 +6.51.8 13.3n 板書設計一位小數加減法(二)例2:9.6+0.5=10.1(秒) 9.6-0.8=8.8(秒)9.6 9.6+0.5 - 0.810.1 8.8答:朱紅用了10.1秒,張明用了8.8秒。教學資料包教學精彩片段一位小數進位加和退位減教學片斷師:(課件出示)2.2-0.3= 、2.2+0.9=你會計算嗎?請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與同桌交流。(學生先獨立嘗試探索算法,然后與同桌相互交流。)(預設)生1:2.2-0.3=1.92.2-0.31.9生2: 2.2+0.9=3.12.2+01.93.1師:觀察算式,回答下面的問題:(1)這兩道題與不進位和不退位的小數加減法比較,有什么不同?(2)十分位上不夠減,怎么辦?十分位上相加滿10,怎么辦?(3)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什么相同點?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學生討論后,全班交流)在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歸納總結: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也就是小數點要對齊;當十分位不夠減時,要從個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減;當十分位相加滿10 ,要向個位進1。設計意圖: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解決新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掌握。教學資源1.用豎式計算13.8+5.6= 24.1-18.6= 3.2+1.9= 3.2-1.9= 2.森林小衛士。1.2 3 3.5 5.9 0.7 1.8 6.1 1.0 2.73.有兩個倉庫,第一個倉庫里有糧食57.5噸,第二個倉庫里有50噸,后來從第一個倉庫里運走糧食9.9噸,這時第一個倉庫的糧食比第二個倉庫少多少噸?4.小紅用10元錢買文具,買鋼筆用去3.7元,買文具盒用去4.8元,還剩下多少錢?答案:1. 13.8+5.6=19.4 24.1-18.6=5.5 3.2+1.9= 3.2-1.9= 13.824.1 3.2 3.2+5.6-18.6 + 1.9 -1.919.4 5.5 5.1 1.32.1.2 3 3.5 5.9 0.7 1.8 7.1 3.7 1.73.57.5-9.9=47.6(噸) 50-47.6=2.4(噸)4.10-3.7-4.8=1.5(元)資料鏈接新的教師觀新課程中教師的新角色:A學習者,B研究者,C組織者(學習)D引導者(學習),E催化者(學生),F促進者(學生),G實踐者(反思性),H開發者(課程)新課程條件下知識傳授者角色的變化:A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B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C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的轉變;D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E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F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G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新的“課標”觀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并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更深層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視角的切換。“課程標準”主要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罢n程標準”是關照絕大多數學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要求?!罢n程標準”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習階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罢n程標準”做出的規定應具體明確。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是可達到的、可評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罢n程標準”的規定是有彈性的,其范圍應涉及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個領域,也隱含著教師不是教科書的消極教授者,而是教學方案積極設計者。新的教材觀教材是使學生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載體,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主要工具。標準是課程的“靈魂”,教材是課程的“肉體”。標準是“羅馬”,教材是“道路”(條條道路通羅馬)。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喚起教學活動的“目標”意識,反對“教總比不教好,教多總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經驗主義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