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docx
第5單元 小數的初步認識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對數的認識的一次重要拓展。它與整數相比,無論是在意義、書寫形式、計數單位、計算法則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異。本單元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知小數的含義,會讀會寫一位、二位小數,學會比較簡單的小數大小,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學習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應用,而且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小數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教材編排特點:1.聯系兒童生活經驗認識小數。教學時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經歷多樣化的認識過程。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即便是兒童,也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小數。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比較小數的大小,學習小數的加減計算。可以說,本單元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2.以元、角等常用計量單位知識為載體來學習小數,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架構起形象支撐,溝通了小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了適應兒童的年齡特征,使學生易于接受,本單元的小數結合元、角、分來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大小比較和加減法,到以后系統學習小數時,再作抽象。3經歷探究簡單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與整數加減法聯系緊密,這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小數加減法的有利條件。據此,教材創設的問題情景(買蔬菜)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看圖提出很多小數加減計算的問題,一般學生都能運用原有知識,嘗試計算,得出答案。 教學目標1.結合現實生活情境初步認識一位、兩位小數,并會讀寫。2能用小數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數,認識小數的數位順序表,感知小數與分數之間的關系。3.經歷將分米轉化為米并用小數表示的過程,學會用小數表示長度并會進行交流。4.能結合實際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5.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算理,掌握不進位、不退位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和筆算。6.掌握進位、退位的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理解其算理。7.初步感受到小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小數存在意義和價值。 重點、難點重點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認識小數,初步理解小學的意義。2.能用小數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數,認識小數的數位順序表,感知小數與分數之間的關系。3. 結合生活實際能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4.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算理,掌握進位、退位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和筆算。難點1. 能用小數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數,認識小數的數位順序表,感知小數與分數之間的關系。2.經歷將分米轉化為米并用小數表示的過程,學會用小數表示長度并會進行交流,并會比較小數的大小。3.掌握進位、退位的一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理解其算理。 教學建議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小學生有很多生活經驗以及前面所學的整數及其加減法的有關知識,這些知識都能在本單元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相關知識促進學習的正遷移,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形成會學的能力。2作為小數的初步認識,其教學要求應當注意把握三點。(1)本單元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2)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3)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原則上限于一位小數,并且是結合元、角進行計算。3放手讓學生探究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算法。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一個比較適合學生自行探究的學習內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潛能要有充分的估計。要重視整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在小數加減法中的遷移。應盡可能地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計算,驗證答案,并引導他們自己總結計算要點。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6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機動1課時。課題課時小數的初步認識(一)1小數的初步認識(二)1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一)1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二)1整理與復習1機動1總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