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 1.3 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案.docx
1.3 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u 教學內容知識點: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教材第46頁,例3,課堂活動1,2,練習一,1,2,5,思考題。u 教學提示例3是有兩個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時,重點防在引導學生列出混合運算算式后討論運算順序。首先得出“師徒合作的零件個數師徒兩人每時共做的個數師徒合作的時數”,從而列出“(14727)(1218)”。再討論“為什么要用兩個括號”、“計算時,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完成例3的計算后,可引導學生對照計算過程,用自己的語言總結這種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u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培養計算能力和運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理解括號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則混合運算與一步計算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情感與態度:感受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u 重點、難點重點理解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運算方法與解決問題的有機結合。難點掌握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使用。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本;練習本;草稿本。u 教學過程(一)情境創設:多媒體出示工廠圖片。師:同學們,我們國家有很多制造工廠,因此,也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怎樣才能培養技術高超的工人呢?其中,由有經驗的工人擔當師傅,新工人作為徒弟,經過幾年的學習,就會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人。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一間加工零件的工廠,看看里面的數學問題吧!設計意圖: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深刻體會到社會生產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二)探究新知:多媒體出示課本第4頁例3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讀題,提問:用你們現有的知識能做出這道題嗎?你們能用自己話概括這道題的思路嗎?在學生整理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進行概括和總結:師徒合作的零件個數師徒兩人每時共做的個數師徒合作的時數。讓學生在剛才總結的文字的基礎上列出式子:(147-27)(12+18)討論為什么這個式子要有兩個括號?討論有兩種括號的運算順序是什么樣的?(先做括號里面的,再計算括號外面的)完成例3的計算過程。引導學生對照著計算用自己的語言總結這種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交流,讓學生學會分析題目。將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梳理,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理解計算的本質。(三)鞏固新知:1.教材第5頁,課堂活動1。用6,3,2,4這四個數借助加、減、乘、除和括號等運算符號列出結果是24的算式。答案不唯一。2. 教材第5頁,課堂活動2。不計算,判斷每組中哪個算式的得數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先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再集中訂正。(四)達標反饋習題:教材第5頁,練習二,第1題計算。(220185)14 50030025 25(3319)(459275)36 (5319)(122) (253195)(726)答案:490;488;1300;9;3;696。(五)課堂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在使用小括號的時候,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六)布置作業第3課時:1.教材第5頁,練習二,第2題。2.教材第6頁,練習二,第5題。3.教材第6頁,練習二,思考題。答案:1.21元;2.459,45;3.答案不唯一,僅供參考。(33)(33)=1 3333=23333=3 (333)3=4(33)33=5 33(33)=63333=7 3333=8u 板書設計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師徒合作的零件個數師徒兩人每時共做的個數師徒合作的時數(14727)(1218)120304(時)答:師徒合作還要4時才能完成任務。u 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的一般步驟概括國內外的一些研究成果,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老師反思的框架:1發現問題。老師關注教育教學中的特定問題,并從學校環境、課程、學生、老師本身等方面收集有關資料。收集資料的方法包括自述與回憶、他人的參與性觀察、角色扮演、軼事記錄、各種檢查表、問卷、訪談等,也可以借助于錄音、錄像、檔案等。教研組、平行班老師要創設輕松、信任、合作的氣氛,在合作中幫助教學發現問題所在。 2分析問題。老師分析所收集到的資料,特別是關于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信息。老師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思想、行為,包括自己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情感和技術方法等,以形成對問題的表征,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這里,老師可以利用自我提出來幫助對問題的理解,也可以根據合作的方式(互相觀察和分析)來進行。 3確立假設。明確問題以后,老師開始在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或通過請教專家、同事,或通過閱讀專業書籍、網上搜索文獻、資料等途徑)搜尋與當前問題相似或相關的信息,以建立解決問題的假設性方案。這種尋找信息的活動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產生的研究結果有助于老師形成新的、有創造性地解決辦法。 4驗證假設。考慮了每種行動的效果后,老師就開始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實施過程中,老師會遇到新的問題,當這種行動過程中再次被觀察和分析時,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思循環。u 教學資料包資料鏈接中國數學家蘇步青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里。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并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時,后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征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后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并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