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八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docx
第8單元 平均數 教材分析本單元安排的統計內容是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以及學習了簡單的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的基礎上學習的,是結合統計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初步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平均數這個統計量的實際意義。通過本單元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復式條形統計圖,以及相應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體會條形統計圖在現實中的價值。統計知識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統計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人們需要通過數量的分析來評價事物的發展情況,并從中發現規律。本單元包括兩部分內容,求平均數和條形統計圖。教學目標1.通過豐富的實例,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會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能力。3.通過實例,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及相應的統計表,體會條形統計圖的應用價值。4.能解釋統計結果,同時根據統計結果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并能進行交流。 重點、難點重點1.結合實例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并能計算出一組數據的平均數。2.能讀懂用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信息。難點1.應用平均數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理解統計圖中所反應的信息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n 教材建議1.借助已有知識,促使自主構建對條形統計圖來說,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認識了用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由1格表示1個單位過渡到1格表示多個單位僅僅是數量上的變化,由單式到復式僅僅是由原來1個項目上1個直條到現在的兩個個直條,而條形統計圖的其他特征、制作方法都與簡單的條形統計圖相同或相似。這就有條件充分利用原有知識,順利地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平均數”對學生來說是第1次,但“平均”早有接觸,通過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達到體會平均數,會求平均數的目的。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通過對1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前面學習的條形統計圖的比較,促使學生自主構建,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2.注意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能力本單元教材無論是例題,課堂活動還是練習題,都安排了許多看統計圖(表)回答、分析問題等內容,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同時感受統計的價值,這正是學習統計的意義所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統計圖(表)的學習,結合對平均數的認識,有意識地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根據統計結果作出相應判斷。總之,通過豐富的實際例子和學生積極參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學的全過程,使學生的統計意識能力真正地獲得提高。n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5課時完成教學。課題課時平均數2條形統計圖2綜合應用1總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