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 2.2 有余數的除法關系 教案.docx
2.2 有余數的除法關系u 教學內容知識點:有余數的除法教材第1011頁,議一議,練習三5,6,7,8,思考題。u 教學提示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整除的含義和有余數的除法基礎上,進一步歸納總結除法中有余數的情況,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數量關系。本課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歸納能力的培養。u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在區別“除不盡”與“整除”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經歷從除法中整理出“有余數”的過程,并從實例中發現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情感與態度:在合作學習中,感受到互相幫助的學習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u 重點、難點重點歸納被除數、除數、商、余數的數量關系。難點歸納被除數、除數、商、余數的數量關系。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練習本;草稿本。u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口算。(教師板書結果)62= 392= 1512= 25050=2613= 257= 1601= 09=設計意圖:通過對整除和除不盡的兩種情況對比復習,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二)探究新知:1.觀察上面的口算題及計算結果,你有什么發現?在小組里議一議。2.全班按小組匯報交流發現的情況。(算式都是整數除以整數計算結果有“除盡”和“除不盡”兩類,或有“有余數”和“沒有余數”兩類教師將學生發現的情況一一板書出來讓學生討論,同時注意引導得出“整除”來)3.師:題目中有哪些是除不盡的呢?像392=191,1512=13, 257=34這些除法算式都有余數。4.在有余數的除法里,被除數與商、除數、余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師生交流討論,并將結論進行板書。設計意圖:被除數與商、除數、余數之間有什么關系是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學生不容易歸納總結,需要教師進行幫助。(三)鞏固新知:1.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5題。學生獨立嘗試,然后集體訂正。2.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6題。小組討論交流,提出問題,獨立嘗試做在練習本上,再集體訂正。問題:一筐可以賣多少元?還剩多少千克?兩筐可以賣多少元?還剩多少千克?三筐可以賣多少元?還剩多少千克?設計意圖:在練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本質,從已知條件進行分析,養成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四)達標反饋習題: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7題答案:231;289;27;534;5220;8。(五)課堂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六)布置作業第2課時:1.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8題,2.教材第11頁,練習三,思考題。3.填表。被除數除數商余數123689392131280115答案:1.1820千克。2.4;64。3.20,3;75;7;25。u 板書設計有余數的除法關系62=3 392=191 1512=13 25050=52613=2 257=34 1601=160 09=0沒有余數 有余數被除數除數=商余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除數=(被除數余數)商商=(被除數余數)除數余數=被除數除數商u 教學反思學完了有余數的除法關系。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被除數、除數、商、余數四者的關系。 本課以遵循從兒童的身心特點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為基礎,實質上就是對以往學習的一種歸納總結,但是卻要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建構,主動發現。u 教學資料包資料鏈接教學反思怎么寫?第一 對“情景創設”的反思:教完每節課后,對教學情景創設進行回顧總結,考慮所創設的情景是否真的讓學生感受到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是否與上課內容相符,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和諧之處,同時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努力修正下次課的情景創設,并及時改進教案。第二 對“上課效果”的反思:備課的最終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一節課下來,我們應認真從每一位學生的上課表情、課堂作業、回答問題、板演以及我們自己的課堂觀察等環節反思本節課的實際效果如何。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效果好就可以積累經驗,效果差可以及時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欄中作好詳細的記載以便及時修正。第三 對“教法學法”的反思:上完一節課,靜心沉思,摸索出其中的某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思維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第四 對“評價體系”的反思:每堂課后認真思考一下本節課的評價內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價值的數學任務、數學活動;評價的方式是否多樣、是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的主題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第五 對“疏漏之處”的反思: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在所難免,如教學內容安排欠妥,教學方法設計不當,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方式單調等等。課后進行這樣的反思,及時客觀的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與失誤,并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正確的面對這些問題,做好及時查漏補缺工作,我相信這樣做,課堂一定會越來越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