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 單元概述和課時安排 教案.docx
第4單元 三角形 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包括認識三角形(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底與高,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內角和是180等)、三角形的分類以及單元整理與復習3部分。這些內容是學生在第一學段對三角形有形象直觀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也是以后學習三角形面積以及三角形性質的基礎。教材在編寫過程突出如下特點:(1)注重將學生熟悉的空間與幾何的問題作為學習素材。本單元在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和現象中抽象出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強調在觀察和操作中認識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再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的,本單元設計了大量觀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去認識三角形,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3)體現合作學習,把培養與發展學生空間掛念落到實處。本單元在編寫時注意了“合作學習”的引導,很多內容的學習都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n 教學目標1.認識三角形,能說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能指出底與相應的高。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2.能對三角形進行分類,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3.經歷積極探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根據不同標準對三角形分類的過程,體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重點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去認識三角形,得到三角形的一些特征。2.通過觀察、操作按一定標準對三角形分類。難點1.歸納整理三角形的特征。2.應用三角形的一些特征解決問題。n 教材建議根據空間與幾何課程的教學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可以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1.在空間與幾何課程中落實數學活動的教學。對于10歲左右的兒童來說,空間觀念是從經驗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因此,教學中可開展以下活動:(1)觀察活動;(2)操作活動;(3)想象活動;(4)交流活動。2.在學習方式上注意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首先,有關三角形的特征、分類要以學生自主探索與發現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個體活動經歷探索三角形特征的過程。其次,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在探索活動中的獨特感受。n 課時安排本單元用18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機動1課時。課題課時認識三角形3三角形的分類2整理與復習2總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