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 2.9 問題解決(三) 教案.docx
2.9 問題解決(三)u 教學內容知識點:乘法分配律的實際應用。教材第2023頁,例3,課堂活動3,練習六6,7,8,9,思考題。u 教學提示例5教學乘法分配律的應用,共安排了2道小題。第1小題是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第2小題是逆向應用乘法分配律,目的是讓學生明確運算律可以正向應用,也可以逆向應用,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u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結合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較復雜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經歷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學會解決數學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情感與態度: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感受到解決數學問題后的成功體驗,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u 重點、難點重點學會針對具體問題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難點能解決較復雜的數學問題。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練習本;草稿本。u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教師:上個星期,我們到電影院看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叫什么名字?教師:在看電影之前,你們最關心什么?猜一猜,每一場電影放映之前,電影院的經理最關心什么?生:猜想,電影院的經理最關心賣出了多少張票。教師:對,我們關心的是電影的內容,經理最關心的是票房收入。板書:票房收入。一場電影票房收入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板書:票價,觀看人數。設計意圖:對新知教學進行鋪墊,讓學生理解題目信息,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二)探究新知:1.教學教材第20頁,例3。教師:請看這樣一個事例。課件出示:小影院共有甲票座位50個,乙票座位100個。甲票30元/人,乙票10元/人。教師: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教師:什么情況會使電影院經理最開心?教師:如果告訴你本場票房收入為2300元,請估計,電影票全部賣完了嗎?(同時打出:本場電影票房收入2300元)說出判斷結果的依據?1500+1000=2500元,但只收入了2300元,說明電影票沒有全部賣完。教師:票房收入2300元,說明有空位,看電影的究竟有多少人呢?出示:本場觀眾最少有多少人?教師:想想:什么情況下,人數最少?結合信息思考。教師:對,甲票盡量賣完,應有50人。(板書)按照這樣的思路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嘗試一下,獨立解決。依照學生的思路,教師板書。甲票賣完,就有50張,也就是有50人。乙票賣的張數是:(2300-3050)10=80(張),也就是有80人。觀眾最少有:50+80=130(人)。教師:怎么才能知道我們做得對不對呢?(引導學生驗算)教師: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思路是要使觀眾最少,就盡可能多的賣出貴的票。教師:回憶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什么情況下觀眾最少?(盡可能多賣貴的票)在具體解決時,有可能遇到不恰當的情況,要認真分析作出調整。當然,根據票房收入2300元算出的觀眾人數最少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不排除有其他人數的可能。這個,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研究。設計意圖:將新知學習從課內引導課外,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在生活的廣泛應用,讓學生對數學有更多的了解。(三)鞏固新知:1.教材第21頁,課堂活動3。學生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再集體匯報。2.教材第23頁,思考題。要求小狗跑了多少米,其實就是求兩人相遇的時間與小狗的速度相乘。(四)達標反饋習題:1.教材第23頁,練習六,第6題。2.教材第23頁,練習六,第7題。答案:1.41盒。2.20棵。(五)課堂小結今天的學習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六)布置作業第6課時:1.教材第23頁,練習六,第8題。2.教材第23頁,練習六,第9題。3.精裝80元/套,簡裝30元/套,春苗書屋新進了上下五千年精裝20套,簡裝30套。王老師為學校圖書館購這種書共花了1540元。他最多買了多少套?答案:1.560千米。2.16元。3.(15403030)803038(套)。u 板書設計問題解決(三)票房收入 票價 觀看人數甲票盡量賣完,50人。乙票:(2300-3050)10=80(人)。觀眾最少有:50+80=130(人)u 教學反思一放得開、收的快“行程問題”的教學反嚴謹、步步到位的傳統教學方式,而采取“大放”策略全面鋪開,讓學生自主建構。但是鑒于學生對知識準備的估計不足,還有課堂調節的方式不夠完美,可能會導致沒有完全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集中體現在“收的快”上。不能超越課堂,無形之中收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束縛,在課堂上不敢大放手腳,學生還意猶未盡就硬生生的收了回來,從而沒能真正的進行“開放教學”。二細節處理不到位課堂教學的一些細節部分講解不夠到位,學生的掌握程度也出現個別的偏差,特別在“速度單位”這一教學環節上,概念呈現過早,導致學生理解不透,影響了以后的知識遷移。三、教學思維“遷移”不夠說到教學效果,我們不得不關注教學思維的“遷移”,這也完全符合理論聯系實踐,知識運用于實際的原理。課堂中學到的教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運用于實際生活,應該說大部分同學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基本上可以運用“行程問題”中的有關理論、有關公式算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也存在少部分同學還停留在課本當中,停留在課堂之中的現象。這和我們新課程理念是有一定的偏差的。u 教學資料包資料鏈接中國數學家王湘浩1915年5月5日生于河北省安平縣。其父王桂山,字仙府,靠耕田和賣藥為生,在村里免費行醫;時常鼓勵王湘浩讀書,希望他將來做個教師。叔父早年畢業于天津北洋大學。在父親和叔父的影響下,1931年王湘浩初中畢業后,考取了北洋工學院附屬高中。當時北洋工學院的附屬高中實際上是大學預科性質,畢業后可以不經考試升入本科。王湘浩自小喜歡數學,小學和中學數學成績一直很突出。但是,圖畫、手工課成績卻很差。讀北洋工學院附屬高中需要學機械制圖,王湘浩很難應付,逐漸失去了讀工科的興趣。1933年高中畢業時,他放棄直接升入北洋工學院本科的機會,考取了北京大學算學系(數學系)。王湘浩在北京大學數學系學習,如魚得水,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成績遙遙領先,受到老師們的稱贊。在三四年級時他獲得每年240元的最高獎學金。1937年,王湘浩在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時恰值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南遷。王湘浩先回到河北家鄉,繼而去西安,最后到長沙投奔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成立的臨時大學。他在江澤涵教授的幫助下,留在臨時大學數學系任助教,結束了流亡生活。1938年春,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改名西南聯合大學。王湘浩在該校當了兩年助教后,1939年成為江澤涵教授的研究生,專攻拓撲學;1941年畢業,擔任西南聯合大學講師。1946年夏,他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在著名代數學家E阿廷指導下攻讀學位,1947年夏取王湘浩和學生們得碩士學位,1949年春又取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的題目是關于格倫瓦爾德定理。1949年6月他啟程回國,經香港、天津,8月到北京,被北京大學數學系聘為副教授,1950年晉升教授。他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到東北人民大學(后改名為吉林大學)數學系任系主任。1955年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6年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成立后,王湘浩任該系系主任,后兼任吉林大學副校長。王湘浩195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吉林省民盟副主任委員,長春市民盟主任委員,民盟中央委員和參議委員。并曾任長春市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王湘浩還曾擔任中國數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高校人工智能研究會會長,吉林省及長春市計算機學會理事長,長春市數學會理事長和長春市橋牌協會主席。王湘浩是中國第一批計算機學科博士導師之一,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計算機學科評議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