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 5.14 防災小常識 教案.docx
5.14 防災小常識u 教學內容教材第69頁,綜合與實踐。u 教學提示“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把開展數學小調查作為實踐與綜合應用3種主要形式中的第1種提出,并指出:“數學小調查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調查專題,主動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決策的學習活動。”u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經歷調查研究的活動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情感與態度: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合作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u 重點、難點重點調查、收集、整理有關數據,并進行分析。難點從分析數據中發現問題,提出好的建議。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練習本;草稿本。u 教學過程(一)分組確定調查內容:全班分成幾個小組,確定調查內容。1大組調查災難的種類;2大組調查遇到災難時的求救辦法;3大組調查如何應急避險;4大組調查災難發生時自救的辦法。(二)怎樣調查:1.各組討論該怎樣去調查,獲得有關的信息。2.討論得出調查參考途徑:防災減災網站、自我救護網站;有關防災的書和報刊。方式:查閱文獻、走訪專家等。(三)收集材料分析研究:1.各個小組把收集的資料匯總。2.分析這些資料,研究和認識這些資料。老師要注重指導。讓學生們列舉出多個數據,可以涉及整數、小數知識的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環保等知識的綜合應用,還可以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等,盡可能把知識的綜合應用體現得更充分。(四)成果展示1.各組展示收集的文字、圖片、照片、表格等。2.老師進行此次綜合調查活動總結,并給予同學們充分的肯定。(五)練習鞏固教材第69頁,解決問題。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集體訂正解決。(六)課時作業第14課時: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還有哪些災難, 各有哪些避險或自救方法。u 板書設計防災小常識略u 教學反思要教好每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采取更適合學生發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除了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外,還應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與學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師不能要求太高,要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老師不要面面俱到,要讓學生去探索,老師適時點撥和啟發。只有這樣,學生對知識才能牢固的掌握。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學生之間要多加交流與合作,只有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提高。最后對課題重點、難點,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教師要巧妙的利用生活中生成的資源,增設教學環節,創造性的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適當利用多媒體課件,使課堂充滿活力,教師要親自參與活動,這樣使得師生的活動直接融入學生的學習經歷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鳴,得到了情感的體驗,態度和價值觀的熏陶,使得教學活動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從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