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 6.1 平行四邊形 教案.docx
6.1 平行四邊形u 教學內容知識點: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教材第7072頁,例1、例2,課堂活動1,練習十九3,4。u 教學提示學生在第1學段已經能辨認平行四邊形了,所以教材一開始便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的例子,以引起對平行四邊形的回憶。例1通過多種平行四邊形的例子,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征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例2通過對平行四邊形邊的長短、角的大小進行度量,以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進行量的認識,學生在獨立對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進行度量,獨立思考邊與邊的程度關系、角與角的大小關系的基礎上,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得到對邊分別相等,對角分別相等,同一底上的兩角和是180等等。當然,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揭示這些特征。接下來,通過“拉一拉”發現長方形木框變成平行四邊形之后,角的變化情況。u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并運用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1.能夠從圖中全面感知平行四邊形現象,體會平行四邊形在生活情景中的存在。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征。3.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情感與態度: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意識,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u 重點、難點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及其特征。難點運用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練習本;草稿本。u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課件出示教材第70頁,例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主題圖,圖中的這些物體哪里有平行四邊形?這些正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和學習的平行四邊形。(板書課題)設計意圖:通過對生活中物體的區分發現平行四邊形,為接下來的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二)探究新知:1.比一比。將例1中的物體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師:像這些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2.量一量,填一填,說一說。師:先給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編上號。每位同學都用直尺量一量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用三角板量一量四個角,然后填表。長邊長邊短邊短邊邊1234角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在小組交流,然后討論平行四邊形都有哪些特點?作好記錄。全班匯報。你們組發現了平行四邊形都有哪些特點?師:幾組同學的匯報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你們有嗎?平行四邊形都有哪些特征?總結:(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2)兩組對角分別相等。(3)四個內角的和是3603.拉一拉。師:拿出你們準備的長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對的兩個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動,邊拉動,邊觀察你有什么發現?與原來的長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可以拉成不一樣的平行四邊形。師:說明平行四邊形易變形。(板書:易變形)4.畫一畫。(拉到一定的位置不變)師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畫在黑板上。學生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畫在紙上。觀察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么?生:相對的兩條邊互相平行抽生演示測量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師課件演示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師小結: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實踐操作,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各種基本特征,讓學生在動手中掌握新知。(三)鞏固新知:教材第71頁,課堂活動1。先理解題意,獨立操作完成,小組內互相交流。(四)達標反饋習題:1.教材第72頁,練習十九,第3題。2.教材第72頁,練習十九,第4題。答案:1.2,1;2,1。2.16厘米,47厘米,47厘米。(五)課堂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設計意圖: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體現了一種“反思”思想,使學生學會總結知識,深化知識,把所學知識變成自己內在的東西。講出還不懂的問題,可以發現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之處,為今后改進學習方法找到依據。(六)布置作業第1課時:1.判斷:(1)各類伸縮門的制作都利用了平行四邊形易變性的特性( ) (2)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圖形,叫平行四邊形。( )2.選擇:平行四邊形不具有的性質是()A對角線相等B對邊平行且相等 C內角和是360D對角相等3.填空:(1)()對邊分別()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2)()和()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3)四邊形4個角的度數和是()。答案:1.(1);(2);(3)。2.A。3.(1)兩組,平行;(2)長方形、正方形;(3)360。u 板書設計平行四邊形(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2)兩組對角分別相等。(3)四個內角的和是360易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u 教學反思有人說“思維的火花在于指間”,通過動手做,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激發。實踐證明,讓他們投入到豐富的學習活動中去,動起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提供給學生許多不同的學具,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學具制作平行四邊形,讓每個學生都有觀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機會,提供給學生一個廣泛的、自由的活動空間。通過在畫一畫,吸管擺一擺探索發現“對邊相等”這一特征。通過用直尺在白紙上畫一畫,發現“對邊平行”這一特征。當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在探索中初步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這些發現,對于小學生來說則是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獨立操作、獨立觀察、測量、思考以及相互討論的基礎上得出的“新發現”,這就是他們的創造。教學到這里,我又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去驗證,對 “全新發現”作出積極的評價。通過說一說,讓學生不僅深刻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研究的欲望,通過大膽嘗試、探索,感受數學的樂趣,激起學習的熱情。u 教學資料包說課設計:說課稿獅子坪鄉前莊小學 王治超(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節課是較為系統地認識平行四邊形,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認識了平行與相交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實踐活動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了解其對邊分別平行和對邊相等的特征,并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的內容是以后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礎,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1)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由于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接觸到一些表面有平行四邊形的物體。因此向學生提供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物體的圖片,如伸縮門、樓梯欄桿、籬笆等,讓學生在圖中分別找出這些物體的平行四邊形,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這樣安排,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利于學生建立清晰的平行四邊形的表象。(2)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在初步感知了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安排動手量平行四邊形的活動,讓學生把已經建立的平行四邊形的表象以物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再一次豐富學生的感知。抽象出圖形后,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測量,自主地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從而形成對平行四邊形的正確認識。(2)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喜歡動手、動腦,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學中要抓住這些特點讓他們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分析歸納等來理解所學知識。(3)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平行四邊形以及圖形的基本特征;通過操作活動(折紙)認識并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高。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形狀的過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空間觀念及合作精神。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樂趣,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4)重點、難點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及其基本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教學中將通過觀察、動手量、動手折和動手畫等教學活動突出重點。難點:使學生體會到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是對應的,同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有不同的高。(5)教法、學法教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主線,通過設計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畫一畫、試一試、議一議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質疑、領悟;最后通過堂清檢測及時反饋。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學法:在老師指導下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畫一畫、試一試、議一議等教學活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6)課前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我的發現”報告單等。學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量角器。(7)說教學過程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分激趣導入、動手操作、教師演示、師生共同操作、堂清檢測和全課小結等六個教學活動進行,下面就以上教學活動的設計及設計意圖做具體的闡述:活動一:巧用實例,激趣導入。課件出示一組生活中有平行四邊形的圖,請學生找有哪些平面圖形,當說到平行四邊形的地方用課件突出顯示,閃爍一遍,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是平行四邊形的。師生小結后問:“想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更多知識嗎?”教師板書出課題。 設計意圖: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用提問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產生探新欲望,明確探究目的。活動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要求學生拿出提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紙片用眼先看一看邊、角有什么特點,再用尺子、量角器實際量一量,并把發現的結論填入“我的發現”報告單中。然后請學生說自己的發現,對發現多的及時進行表揚,師生共同整理板書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師接著問:“剛才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那么怎樣定義平行四邊形呢?”(同一組小聲議一議,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定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新知,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分析、歸納等能力,且對所學知識加深了印象?;顒尤航處熝菔?,學生觀察。師用長方形的活動木框,用手捏住兩個對角,向內外拉。請學生觀察有什么變化,說明了平行四邊形具有什么性質。師生小結板書出性質。 設計意圖:用實物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獲得新知?;顒铀模簬熒餐僮鳎黄齐y點。請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著老師一起操作,師邊做邊講折法。然后展開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說明與高垂直的邊就是底。請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并標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折幾條高,觀察高有什特點。然后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高與底的定義和特點。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又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使難點更好的得到了突破。活動五:堂清檢測,及時反饋(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根據艾濱皓斯遺忘曲線,四年級學生易記易忘這一特點,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活動六:全課小結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給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小養成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總結。七、說板書設計:教學中,我將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1、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觸摸”數學。2、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數學學習與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叢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與實際價值,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3、始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評價,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形成的發展,讓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成為學生們態度,情感,價值觀及學習能力全面發展的過程,讓問題解決的過程,成為學生們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的過程。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文氣息,充滿師生的靈性與共性。以上所說,只是我對本節課教學的一種預設方案。但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是會隨著學生和教師的靈性發揮而隨機生成的。所以,這一預設方案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