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 5.3 小數的性質 教案.docx
5.3 小數的性質u 教學內容知識點:小數的性質。教材第5355頁,例1,議一議,試一試,例2,課堂活動1,2,練習十四1,2,3,4,5。u 教學提示教學例1前可創設買書的情境,兩個小朋友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價格5.1元,5.10元,請學生進行判斷,并說明自己的理由。要突出5.1元與5.10元都表示5元1角,都是對的,即5.1元5.10元。接著出示例1,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用自己的方式來說明0.3與0.30是相等的。教學時最好先不要作提示,讓學生自己思考,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或者方式來加以說明。例2的教學可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嘗試,然后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改寫的?為什么可以這樣改寫?尤其要注意“10”這個整數是怎樣改寫成兩位小數的,要突出“10”這個整數是否可以寫成小數形式,小數點的位置寫在哪里?這個知識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到小數的四則運算的教學。u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并會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性質,學會利用小數的性質對小數進行化簡和改寫。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掌握小數的性質,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u 重點、難點重點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難點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練習本;草稿本。u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師:同學們喜歡逛商店買東西嗎?你到商店買東西時看見過價格牌嗎?商品上的價格牌是怎么寫的?(課件出示:一本故事書價格牌的兩種寫法,5.1元和5.10元)2.兩人都寫對了嗎?學生討論5.1與5.10有什么不同,相等嗎?明確兩種表示方法都是表示5元1角,5.1元5.10元。3.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關于小數新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創設,利用生活經驗引出新知學習。(二)探究新知:1.教學教材第52頁,例1。(1)填一填,比一比。在0.3的末尾添上1個0后是( )。生獨立思考,同桌互相交流。這兩個小數相等嗎?為什么?猜想驗證結論。討論自己的發現。2.實驗驗證,說明道理。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論證說明。(1)人民幣:0.3元=( )角,0.30=( )分=( )角(2)長度:0.3m=( )dm,0.30m=( )cm=( )dm(3)正方形紙片。(4)計數單位。(5)直線上的點表示數。討論歸納:你發現了什么?3.議一議。(從不同方向觀察小數的變化規律)(1)在0.3的末尾添上兩個0是( )。(2)0.30.300.300這三個數相等嗎?(3)從左往右看,小數末尾有什么變化?從右往左看,小數末尾有什么變化?歸納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板書)4.教材第53頁,試一試。討論哪些0去掉后小數大小不變。5.教學教材第53頁,例2。(1)學生先運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小數的改寫。(2)討論小數的改寫方法。小結小數的改寫方法:整數變小數,打“點”再添0。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說一說、畫一畫、說一說等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掌握小數的性質(三)鞏固新知:1.教材第54頁,課堂活動1。2.教材第54頁,課堂活動2。小組內互相說一說,議一議,然后再全班交流。(四)達標反饋習題:1.教材第55頁,練習十四,第1題。2.教材第55頁,練習十四,第2題。3.教材第55頁,練習十四,第3題。答案:1. 。2. 9.030,0.800,37.00這三個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3. 1.8,1.80,123.4,10.01不改變大小;18和120改變大小。(五)課堂小結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學會了什么?2.這節課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常用到,課余時間搜集一下這方面知識的例子。(六)布置作業第3課時:1.教材第55頁,練習十四,第4題。2.教材第55頁,練習十四,第5題。3.判斷:(1)在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數的大小不變。( )(2)在小數點的后面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4)把小數中的0去掉或者在小數中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5)0.80.80,且計數單位相同。( )答案:1.0.420;7.200;4.306;1.200;3.000;1.009。2.(1)30,0.001;(2)0.01,590。3.(1);(2);(3);(4);(5)。u 板書設計小數的性質0.30.300.300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改寫方法:整數變小數,先打“點”再添0。u 教學反思本課用把感性的經驗與理性的思考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突破對小數的性質這一難點知識的理解,教師從學生學過的知識入手,通過組織學生比較5.1和5.10,引導學生探究小數的性質。學生通過對0.3,0.30,0.300的觀察、對比,對小數性質進行概括。考慮到學生無法用語言完整地描述出來,本課教學中用對比和類推的引導方式讓學生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觀察小數的特點,使學生初步了解了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通過這些教學活動,不僅重視了知識教學,更注重了能力的培養以及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觀察、比較,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最后通過與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u 教學資料包說課設計:說課稿武警希望小學 陳秋蓮(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與作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2)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掌握小數的性質,并且會運用小數的性質對小數進行化簡和改寫。2)過程與方法目標: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3)重點、難點重點: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突破方法:通過比較、歸納、自主探究等多種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學習的過程。難點: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突破方法:讓學生在大量感性體驗的基礎上,自己試著歸納總結。(4)教法、學法教法:利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在抽象、概括小數的性質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直觀教學法,;在應用小數的性質進行化簡和改寫(即教學例2、例3)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了講練結合的方法。學法:通過本節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1學會通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培養學生發現數學規律的方法。2引導學生利用知識遷移、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5)說教學過程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設計了如下四個的教學程序:導入新課,探究新知,鞏固運用,反思總結。(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課件出示)以超市購物的話題引入,同一件物品在不同超市價格標示方法不同,讓學生根據信息猜測哪里賣的貴,從而提出關于小數大小比較的問題。【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切身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板書:小數的性質)(二)探索新知1教學例1。(1)出示米尺投影圖,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2)學生觀察米尺圖,(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思考A0.1米是幾分之幾米(1/10米)?用整數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B0.1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10個1/100米)1/100米用整數表示是幾厘米(1厘米)?10個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C0.100米就是幾個幾分之一米(100個1/1000米)?1/1000米用整數表示是幾毫米(1毫米)?那么100個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結合學生回答,例1圖上的標注應改為: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0.10米是10個1/100米,就是10厘米0.100米就是100個1/1000米,就是100毫米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l米=0.10米=0.100米【設計意圖】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主動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接著教師指著“0.l米=0.10米=0.100米這個等式,并標上思考符號“”,先讓學生從左往右觀察、比較,提問三個小數0.1、0.10、0.100有什么不同?(小數的位數不同,但在0.l米的末尾添上一個“0”或兩個“0”,表示的實際長度不變,板書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再標出思考箭頭“”,讓學生從右往左觀察,發現什么規律,補充板書小數的末尾去掉“0”。【設計意圖】這樣教學,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2.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性質形成過程,突破教學難點安排例2教學。比較0.3和0.30的大小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例2。教師指示,學生思考: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陰影部分占幾分之幾?(30/100)用小數怎樣表示?(0.30)右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陰影部分占幾分之幾?(3/10)用小數怎樣表示?(0.3)引導學生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0.30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0.3是3個1/10。所以得出:0.30=0.3。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討論歸納:引導學生完整歸納出小數的性質。板書: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動手操作,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性質。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一步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為了幫助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突破教學重點,教師強調指出:為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呢?(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三)鞏固深化、應用結論教師談話: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1)化簡小數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弄清題意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0.70=0.7;105.0900=105.09。通過這組練習鞏固新知,為以后小數作結果要化簡作準備。口答:課本“做一做”第1題。(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教師談話: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如:2.5元2.50元3元3.00元出示例4: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小組討論后,2人板演,其余學生齊練,訂正,表揚。0.2=0.2004.08=4.0803=3.00練習:口答課本第65頁的“做一做”第2題。【設計意圖】 本環節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過程。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總結出化簡和改寫時應注意的問題,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體會小數性質的價值。(課件出示)改寫和化簡小數時應注意:1)不能改變原數的大小;2)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0”;3)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后再添“0”。出示“找朋友”練習題,要求把價格相同的物品連在一起。【設計意圖】目的是使學生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此時可以呼應課始,揭示奧秘:兩超市貨物價格是一樣的,標價為2.50元,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是為了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貨物是幾元幾角幾分。(四)反思小結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分享?2、我們是怎樣探索小數的性質的?3、應用小數性質時要注意什么?【設計意圖】總結反思是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新知識,總結學習方法,有效的鞏固和掌握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