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 5.13 整理與復習三 教案.docx
5.13 整理與復習三u 教學內容教材第6668頁,整理與復習4,練習十八第3題(5,6小題)5,6,7,8,10。u 教學提示進行本單元基礎知識的整理,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可以結合看書,想一想,議一議,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將這些內容整理一下,用一定的形式將學習內容清楚、明確的反映出來,表達的形式盡可能有特色。學生回憶的知識點可能有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這些知識點的名稱相當于單元標題下的課題標題。有的學生可能把知識的具體內容表述出來,或者回憶整理的知識更細、更小,這些都是可以的。至于整理的形式可各不相同。在小組整理的基礎上,可組織交流評價,讓學生經歷整理的過程,感受整理的優越,體驗整理的方法。第1課時,在整理之后還要復習小數的意義,單位組成、讀寫、大小比較等。并處理相應的習題。u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進一步掌握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2)能解決生活中有關名數互化的問題。過程與方法:經歷運用知識的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廣泛應用。情感與態度:在練習中,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u 重點、難點重點會運用小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難點會運用小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練習本;草稿本。u 教學過程(一)整理復習:1.求一個小數近似數的方法是什么?指名回答,師板書:用“四舍五入”法2.復習名數之間的換算方法。實際上就是要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來換算。3.完成教材第66頁,整理與復習,第4題。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集體訂正。師: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上的數?精確到百分位,又應該看哪一位上的數?如果精確到千分位,應該看哪一位上的數?(二)練習鞏固:1.教材第67頁,練習十八,第3題第5,6小題。生直接填在書上。2.完成教材第68頁,練習十八,第5題。先直接做在書上,再指名匯報交流,集體訂正。3.教材第68頁,練習十八,第8題。提示:讓學生回憶萬以內數位順序表,弄清把“萬人”改寫成“億人”是擴大多少倍,用什么方法計算,小數點應該向哪個方向移動?同理把“萬公頃”改寫成“億公頃”呢?4.教材第68頁,練習十八,第6題。先讓學生討論(2)、(3)題的解題思路。(2)題,單位不統一,首先要換算成統一的單位,再計算。(3)題,就是想280個4m是多少。5.教材第68頁,練習十八,第10題。注意信息里的單位與問題的單位是否統一,不統一應怎么辦?(三)達標反饋習題:1.教材第68頁,練習十八,第7題。2.解決問題:(1)一個雞蛋大約重45克,30個雞蛋大約重多少克?合多少千克?(2)一個易拉罐送去回收可以得到1角錢獎勵。王剛放假收集到12個易拉罐,可以到幾角錢的獎勵,合多少元?答案:1.75;2060;0.47;8,350。2.(1)1350克,1.35千克;(2)12角,1.2元。(四)課堂小結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五)布置作業第13課時:1.填上合適的小數。24厘米( )米 605克( )千克 4320米( )千米35厘米( )分米( )厘米 6噸30千克( )噸( )千克2.把下列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14000000(保留一位小數) 569211300(保留一位小數)15632000 (保留兩位小數) 3682300000(保留兩位小數)3.按要求改寫下面各數。(1)太陽和地球的平均距離是149597892千米。(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并保留兩位小數)(2)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其近地點的距離是363300千米,遠地點的平均具體里是405500千米。(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并保留一位小數)答案:1.0.24;0.605;4.32;3,5;6.03,6030。2.0.1億;5.7億;0.16億;36.82億。3.(1)1.50億千米(2)36.3萬千米;40.6萬千米。u 板書設計整理與復習三略u 教學反思本節復習課知識點較多,但是難度不是很大,主要是幫助學生整理知識、回顧知識,讓學生體會如果簡單羅列知識點,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性,從而激發學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然后,運用“課堂自主整理集體交流點評復習綜合提高”的步驟,通過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討論、交流。新課標把學習方式作為學習數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本節課注重了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和復習的方法。在整理部分,教師鼓勵學生用合理、簡潔、清晰、有特色的形式進行整理,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了整理任務,讓學生體驗獲取知識的方法、步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習不僅僅是只注重結果,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在復習部分,使學生始終懷著一種激情投入到學習之中,而沒有為練習而練習的枯燥感;另外,教學中教師沒有單純地為復習而復習,而是通過讓學生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系,綜合運用知識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數學的應用,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為其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及創造性學習奠定基礎。教學過程開放,讓學生主動參與整理和復習運用的過程,教師始終是參與者和合作者。引導學生產生整理的需要,自主整理,整理后的交流、補充、點評,練習中更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張揚個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u 教學資料包資料連接艾狄胥童年趣事艾狄胥生于匈牙利布達佩斯,是近代有名的猶太數學家。艾狄胥的父母親都是高中數學教師,工作比較繁忙,很少有時間照顧他,經常把他交給一位德國女家庭教師照顧。艾狄胥總能想著能多和媽媽在一起,經常計算著還有多少天才能見到媽媽,慢慢地他學會了數數,接著就能進行簡單的計算,那時他才三歲。從數數開始,艾狄胥很快就進入了算術的領域,沒多久,他已可以做三、四位的心算乘法了。他在四歲的時候,有位客人問他一個難題:“100減去250等于多少?”艾狄胥沉默了一會兒,興奮地回答:“100減去250,等于0下面的150。”艾狄胥的回答看上去也許不算什么,但一個四歲的小孩能一下子領悟數學家花了幾個世紀才建立起來的“負數”概念,可見他的思維是多么地靈巧。艾狄胥不但有著非凡的數學天才,更把畢生的精力都用于數學研究上,發表的數學論文超過1500篇,是近代世界最多產的數學家。正如他所說的那句話:“要休息的話,墳墓里有的是休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