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綜合與實踐: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教案.docx
綜合與實踐: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u 教學內容教材第71頁的“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實踐活動的內容。u 教材提示本課是以節約和環保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測算一年能夠“吃掉”多少森林的活動,讓學生反思節約的意義和環保的價值。教材在內容的整體安排上由淺入深,由小見大。先通過情境圖,并以四個問題為引領,引導學生探究計算14億雙筷子的體積的方法,計算出一年大約“吃掉”多少棵森林。在教學的過程中,綜合應用到長、正方體體積計算、整、小數知識,考查了學生的調查數據、處理信息到反思結論等能力。最后要注意的是:這是一節活動課,所以教師在教學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讓學生調查清楚解決問題需要的相關數據,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u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通過實際計算反思節約的意義和環保的價值。綜合運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以及整數、小數知識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通過具體情境,結合搜集的資料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真分析數學信息,找出數學信息之間的關系,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生的調查數據、處理信息到反思結論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積極地數學情感和生活中的節約意識。u 重點、難點重點在綜合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的基礎上,復習和應用整數、小數知識解決問題。難點正確分析數據,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u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等。學生準備:利用多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信息匯總。u 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談話引入。切入談話內容:外國人用餐時用刀叉,中國人吃飯的時候,都用什么餐具呀?(筷子)近年來,為了防止在餐館、排當等公共場所進餐時,發生疾病傳染,人們開始使用一次性筷子進餐,一次性筷子是由上等松木制成的。我國人口眾多,如果大家都使用一次性筷子,就會造成木材的浪費。我國有14億人口,如果每人1年用一雙一次性筷子,你知道,這將是多大的浪費呀!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算一算,一年“吃掉”多少公頃森林?板書課題:一年“吃掉”多少森林 設計意圖:創設談話情境,讓學生初步了解一次性筷子對森林資源的浪費,自然過渡到探究一年“吃掉”多少森林這一話題。(二)探究新知:1課件出示問題1:計算14億雙筷子的體積有什么方法?提問:要計算14億雙筷子的體積,首先要解決什么問題?(首先要計算出一雙筷子的的體積。)追問:如何計算一雙筷子的體積?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根據10雙筷子的大約體積,再用10雙筷子的體積除以10,就能計算出1雙筷子大約體積是多少了。(2)請同學們獨立計算出14億雙筷子的體積大約是多少。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反饋匯報并板書:1610=1.6(cm3) 1.61400000000=2240000000(cm3)=2240(m3)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探究在實際生活中計算體積的過程,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同時,為后面問題的解決做好信息的準備。2課件出示問題2:1棵松樹成材約需要多少年?(1)讓學生匯報課前調查所掌握的1棵松樹成材需要的時間,并說一說你在調查時,用的是什么方法?學生自由回答,對于有新意的方法,教師應給予表揚。(2)學生根據調查的資料,回答出松樹成材需要的時間。因為生長環境不同,松樹成材大約需要10年以上。3課件出示問題3。想一想,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學生先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和同伴說一說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指名匯報:14億人口每人每年用1雙一次性筷子,一共用了14億雙一次性筷子。已知14億雙一次性筷子的體積大約是2240立方米。用14億雙筷子的體積除以每棵成材松樹可以用做筷子的體積,就可求出一年大約“吃掉”多少棵松樹。板書:22400.08=28000(棵)4課件出示問題4(1)想一想,要解決“吃掉的這些松樹大約占地多少公頃”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學生回答:需要知道每公頃成材松樹的數量和“吃掉”的松樹棵數。(2)這些條件我們知道了嗎?引導學生回顧剛才的教學過程,找出這兩個條件相關的數據。(3)請同學們獨立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4)指名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280001000=28(公頃)5啟發與反思(1)通過剛才的探索和計算,你有什么感想?小組交流。學生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感想,教師走到各小組中,聽聽學生的發言,注意學生獨到的見解。(2)教師引申:通過計算,我們發現,即使全國14億人口每人每年用1雙一次性筷子,一年也用掉了很大面積的松樹。而且松木種植的地方很少,生長周期長,可以用來做筷子的木料很少,所以我們要盡量少用一次性筷子,保護森林資源。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找出的數學信息,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復習整數、小數的相關知識,并且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三)鞏固新知:1.想一想,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品是一次性的?學生思考尋找生活中用過的一次性產品,舉手匯報。教師指名回答。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產品很多,如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鞋套、一次性飯盒。2你們知道這些一次性產品對環境有什么危害嗎?(1)學生獨立思考一次性產品對環境的危害。(2)小組交流。學生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同學之間互相補充,使大家對一次性產品的危害性的認識更全面。(3)全班交流匯報。各小組選派代表在班上說一說自己所在小組的共同觀點。(四)達標反饋習題;閱讀并解決問題。塑料袋也被人們稱作白色垃圾,據科學家測試,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并且嚴重污染土壤,一個塑料袋大約可污染0.6平方米的土壤;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為了保護環境,不要亂扔塑料袋等塑料產品,這類廢舊產品可采用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來處理。1. 一個100萬人口的城市,如果每人每天扔一個塑料袋,僅塑料袋一項大約每天造成多少平方米的土地污染?2全國14億人口,如果每人每月扔一個塑料袋,一年大約扔出多少個塑料袋?3全國14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周扔一個塑料袋,一年扔出的塑料袋大約污染了多少公頃的土地?4如果一公頃土地可產小麥6000千克,這么大面積的土地可產小麥多少千克?答案;110000000 .6=600000(平方米)2140000000012=16800000000(個)3168000000000 .6=10080000000(平方米) 10080000000平方米=1008000公頃410080006000=6048000000(千克)(五)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本節課我們通過探究,了解了一年大約“吃掉”多少公頃的森林。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在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基礎上,復習了整數、小數的相關知識,還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總結收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六)布置作業課后調查了解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一次性的商品,再通過計算來告訴人們要倡導節約,反對浪費。u 板書設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1 14億雙筷子的體積: 1610=1.6(cm3) 1.61400000000=2240000000(cm3)=2240(m3)2“吃掉”的松樹棵數:22400.08=28000(棵)3“吃掉”的松樹面積:280001000=28(公頃)u 教學反思這是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整個教學過程突出表現了以下幾點:1、 在實踐活動中整合和復習了舊知。學生在解決 “一年大約吃掉多少棵松樹”、“吃掉的這些松樹大約占地多少公頃”等問題時,進行了大量的整數、小數計算,學生在計算中復習鞏固了整數、小學除法的相關知識。2、 提高了學生的對信息的調查和分析能力。 在活動前,布置學生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學生通過調查,搜集到解決問題需要的資料,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3、 通過對數據的計算和分析,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節約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本節課的內容與環保息息相關,學生通過計算,在事實數據面前體會到人類在制造一次性產品的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掠奪量之大,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學資源:查詢一次性紙杯相關信息,了解10個紙杯疊在一起體積大約是多少?每公頃地大約有多少棵樹?每棵樹平均每年生長多少立方米?每棵成材的樹可用做紙杯的大約有多立方米?答案:10個紙杯體積為160立方厘米,每公頃400至750棵樹。每棵樹每年長0.75至1.8立方米。大約是樹體積的(除去樹葉)7分之5.一年吃掉150公頃深林。知識鏈接:年輪記錄自然歷史1899年9月,美國阿拉斯加的冰角地區曾發生過兩次大地震。科學家經過對附近樹木年輪的分析研究,發現樹木在這一年的年輪較寬,說明樹木在這一年的生長速度較快。科學家認為,這是由于地震改善了樹木的生態環境。他們還發現,由地震造成的樹木傾斜、樹根網系的分崩瓦解等現象,也都在年輪上有所反映。年輪還可以提供過去年代火山爆發的記錄。在樹木的生長期,當氣溫降到冰點以下時,霜凍會給樹體造成損害,年輪內就會出現疤痕。這種寒冷氣候常常與火山爆發有關。因為火山爆發會把塵埃和其他一些物質噴入大氣層,遮住陽光,使地球的溫度降低。因此,通過年輪內的疤痕可以判斷火山爆發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