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6.1單式折線統計圖 說課稿.docx
6.1 單式折線統計圖說課設計(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的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和分析統計數據,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基礎;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節內容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學習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作為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收集信息,整理,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他們很愿意去收集信息、整理、處理實驗數據。他們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性比較強了,已經掌握了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他們有能力去探索單式折線統計圖的表示方法。但是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掌握,尤其是對單式折線統計圖進行分析,教師要適時地進行指導。(3)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特點,設置了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認識折線統計圖,通過分析理解,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結合具體的情境,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合理推斷,解決實際問題。了解制作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逐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再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掌握制作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觀察和分析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4)重點、難點重點: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并能對折線統計圖作分析。難點: 繪制折線統計圖時,如何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量。正確根據折線統計圖的變化情況作出判斷。(5)教法、學法教法:教學時可以利用學生豐富的生活情境供學生討論,在學生的討論中,引出折線統計圖,接著,師生共同討論畫折線統計圖方法,并在師生合做后,讓學生動手試一試。學法: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了解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根據相關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6)說教學過程1.初步感知引入新課時,利用教材中的旅游景點天氣情況調查的現實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為繼續學習統計,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做了鋪墊。2.探索發現本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為了有效突出重點,我把這一環節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折線統計圖,通過景點天氣情況統計表,讓學生對數據進行簡單梳理,并出示對應的條形統計圖,回顧條形統計圖各部分名稱,為知識的遷移做好準備;接著通過展示折線統計圖,使學生清楚地感知點也能表示數量的多少,再分段連線,體會線段上升表示數量增加,下降表示減少,初步感知折線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并讓學生通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對比,實現知識的遷移,凸顯折線統計圖結構和特點,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簡單預測。第二部分是繪制折線統計圖,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各部分的功能與特點,在引導學生并與學生共同完成一部分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后面折線統計圖的繪制。使學生明確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總結繪制折線統計圖的方法。第三部分是嘗試練習,通過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的形式和集體匯報交流,在練習中進一步感受折線統計圖的功能和特點。并學生通過練習,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多種生活中常見的折線統計圖,實現師生的良好互動。3.鞏固應用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獨立完成和集體匯報訂正的形式,從學生的練習中總結和發現問題,進而更有效的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溝通數學與生活、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為此,4.歸納總結這個環節先通過引導學生說收獲,回顧本課知識點,使學生對這節課有一個完整、全面的認識。讓學生在回顧中了解統計思想的演變和發展過程、統計圖的多樣性和它們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后續學習統計知識做好鋪墊。5.說板書最后是板書的設計,好的板書可以說是一個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此我設計板書如下:(課件):折線統計圖特點:不但能反映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繪制折線統計圖:注明名稱。橫軸和縱軸要平均分。描點連線要準確。點:表示數量多少線:表示數量變化趨勢(上升、下降、持平)數據單位要注清。整個教學設計,力求做到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合理使用課件等輔助教學工具,創設有效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體會到探索與成功的喜悅
- 關 鍵 詞:
-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6.1單式折線統計圖 說課稿 師大 年級 下冊 數學 第六 單元 6.1 折線 統計圖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