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教案 教案.doc
習作例文課題習作例文課型習作例文授課時間1課時教學目標1. 默讀例文,讀懂例文的內容,畫出起過渡作用的句子。2. 通過閱讀例文,根據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順序寫景物”的寫法。教學重點默讀理解兩篇例文的內容,思考作者是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教學難點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點內容寫詳細寫具體的寫作方法。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新課教學( )分鐘1、 教學例文:頤和園導入:我們來讀頤和園,找出過渡句,體會過渡句的作用。(一)閱讀例文,找過渡句1. 根據拼音,借助字典,掃清閱讀障礙,不理解的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2. 默讀課文,畫出起過渡作用的句子。【出示課件2】預設:(1)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2)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3)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二)探究討論,體會游覽的順序1.學生探究,交流:文章是怎樣把游覽的順序寫清楚?再把下面的路線圖補充完整。出示:【出示課件3】長廊()()()根據上面找到的過渡句,這個游覽路線圖,可以補充如下: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昆明湖)(三)課堂小結,明確寫法【出示課件4】1.課文介紹頤和園是按照什么順序敘述的?(按照游覽的順序)2.課文抓住哪些景物重點寫的?其中,長廊和昆明湖是作為重點景物詳細寫的。師小結:學習了頤和園我們了解了按照游覽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到過渡句在文中的銜接作用。今后的寫作可以好好借鑒一下。(二)教學例文七月的天山過渡:下面再以七月的天山為例,學習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1.默讀課文,說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天山的,你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找出表示過渡的句子。(本文是按照游覽的順序寫天山的。)預設:【課件出示5】(1) 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就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2)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3)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2.寫出本文的游覽路線圖:【課件出示6】進入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處3.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課件出示7】(1)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2)融化的雪水,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3)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4)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5)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不斷,像天邊的霞光那么燦爛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奪目。4.本文重點寫的景物是什么?【出示課件8】重點寫了原始森林和野花。5. 小結:【出示課件9】本文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將天山的美景呈現給大家,段首的句子,又是過渡句,介紹了作者的游覽路線,也介紹了游覽的順序。學生找出過渡句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先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為下步繪制旅游路線做準備。教師點撥指導,使學生明確作者的寫頤和園的順序是怎樣的,重點寫了哪些景物,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指導。板書設計游覽的順序【出示課件10】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昆明湖)進入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處教學反思成功之處:本單元習作例文有兩篇,即頤和園和七月的天山。這兩篇課文作為例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按照一定游覽的順序寫景物”和“抓住重點景物描寫”的寫作方法。我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在對學生進行點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本課的寫作方法,還掌握了學習方法。先扶。教學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學上。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讓學生了解課文的過渡句,在此基礎上繪制出游覽路線圖,突破教學重點。再放。最后,要求學生以學習頤和園的方法來學習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該放手就放手。不足之處:如能小組最后交流一下按照一定順序寫游記的方法,或者寫一段在小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