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15 白鵝教學反思1.docx
15 白鵝教學反思白鵝是著名畫家、文學家豐子愷的一篇文章,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高傲的性格特點。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完整,學生比較容易讀懂,作者用詞生動傳神,而且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是供學生學習習作的一篇范文。在教學中,我重視了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訓練,努力用多種形式的讀去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用詞的生動和抓住特點的表達方式。對于這堂課的教學,我做出如下幾點反思:1.教學效果(思效)。我利用課文特點,為學生搭建想象的平臺。如在體會鵝的高傲姿態時,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做出“伸長脖頸,左顧右盼”的動作,學生邊模仿邊想象此時的鵝可能在想什么,孩子們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我還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如文中對鴨的步態和鵝的步態的對比性描寫,學生受我的啟發,聯想現實生活中鴨子走路的搖搖擺擺,著急又走不快的動作狀態,再想想鵝大模大樣、悠閑自在的步態,就很容易體悟到鵝的高傲。再加上多媒體中圖片、動畫的助力作用,文中描寫鵝的情景自然清晰的展現出來,根本不用教師再去繁瑣地講解。單一的教學不僅蒼白無力,也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們只有將方法多樣化,將內容形象化,我們的課堂才能生動起來。2.教學收獲(思得)。我想,每篇課文不要局限于文本本身的語文知識,應該向最能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綜合學習靠攏,特別是寫作實踐活動。尤其是針對中偏上的學生,作為老師,要將習作的要點融入到平時的教學中,再在作文課上加以總結、運用。教師不要怕學生的習作不夠優秀,只要孩子們愿意去寫,能夠堅持,學生的積累就會越來越豐富,語文能力會越來越高,到一定的時候,學生的習作自然會“新舊通融”“文理相通”“情理相柔”。3.不足之處(思失)。我讓學生寫一段習作鴨,大部分學生表現不錯,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比如,學生的習作沒有體現細節之處,只是簡要交代“鴨”的來歷,愛游泳,吃魚,然后就被殺了,做了烤鴨。他們卻抓不住“鴨”的特點來寫,如游泳時的瀟灑和文靜,它吃魚又是怎么吃的?鴨為什么被殺,殺后看見了什么?你吃烤鴨的感覺是什么?四年級學生應該能根據事物進行聯想,這得要仔細觀察,邊觀察,邊想象,沒有想象的文章是枯燥的,因此,針對學生的習作訓練情況,我應該在平時教學中多滲透一些習作方面的知識。4.改進措施(思改)。這堂公開課讓我覺得教學的過程應是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間的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把學生的學情作為自己教學新的生成點,審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課堂生成,因學定教,靈活駕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此一來,我們的課堂才是真正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主體的課堂,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有效的發展,實現教學與學生發展的真正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