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類文閱讀-8 千年夢圓在今朝.doc
類文閱讀-8 千年夢圓在今朝景海鵬:我想再上一次天(節選)景海鵬是唯一一個三次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且一次比一次狀態好。他這樣總結自己三次飛天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第三次則是“( )”。“你們能飛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抬多高。”景海鵬對一個瞬間記憶尤深,他曾在鏡頭前反復講述:“航天員在國外訪問時,有華僑老人對我們說,中國航天飛船飛得有多高,我們華僑華人的頭就能抬多高。”這件事叩動了景海鵬的“初心”:因為他始終知道,托舉航天員飛上九天的,是田間耕作帶著泥土的手,是車間作業長滿厚繭的手,是實驗室里儀器設備相伴的手,是座座營盤緊握鋼槍的手,是億萬中華兒女勤勞智慧的雙手。飛臨太空,人類暫時告別了地心引力的束縛,但對景海鵬來說,身體會失重,心靈卻永遠不會。因為他的坐標系,牢牢定位在國家、集體與責任中。1998年,景海鵬從 1500多名備選者中脫穎而出,正式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為我國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我永遠都忘不了 20年前舉起拳頭宣誓的那一刻。”見過了浩渺宇宙,已獲得榮譽等身,但回憶起入隊宣督的那一刻,景海鵬仍然像當年那個熱血沸騰的青年,“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2018年1月4日,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20周年之際,景海鵬與其他戰友一起重溫了人隊誓詞。1.把下列詞語按正確的順序填在文中的括號里。享受 激動 幸福 2. 畫線句子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讓我們明白了 。3.“你們能飛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抬多高。”這句話的意思是( )A.中國的航天飛船飛得很高,要高高地抬頭才能看到。B.中國的航天飛船飛得很高,讓外國人都高聲稱贊。C.中國的航天飛船飛得越高,華僑華人在海外就越有尊嚴。4. 景海鵬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時宣誓的誓詞是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5. 你還知道哪些中國航天英雄的名字呢?寫一寫吧。【參考答案】1. 激動 幸福 享受 2. 排比 示例:中國的航天夢是所有勞動者共同努力,使國家富強才得以實現的3. C4. 景海鵬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時宣誓的誓詞是“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我從中感受到了中國航天軍人的豪情壯志。5. 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劉旺、張曉光、陳冬、劉洋、王亞平。“兩彈”元勛鄧稼先(節選)“在研制氫彈和新的戰略核武器的過程中,作為一位組織者和參加者,鄧稼先立下了汗馬功勞!”鄧稼先的同伴們這樣說。每一次新的戰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試驗的成功,都是和鄧稼先的名字連在一起的。在特種材料加工的車間里,在爆轟物理實驗場和風雪彌漫的荒原上,一年到頭,他風塵仆仆,四處奔波,哪里有困難就到哪里去,哪個崗位最危險就出現在哪里。那是一次地下核試驗,馬上就要開始了,試驗場上的千軍萬馬在等待著莊嚴的“零”時的到來。核裝置徐徐下井了,各種測試儀器一起開動了。核裝置下到深處的時候,突然有個信號測不到了。怎么辦呢?科技人員回到帳篷里反復商量,有人主張把裝置從井里提上來拉回廠房查清原因;有人主張就地解決問題后再下井。大家從夜里一直討論到天亮,最后鄧稼先決定在現場采取妥善辦法處理。他跟科技人員來到井口附近,一起探索解決辦法。戈壁灘上風沙呼嘯,寒風刺骨,氣溫是零下30多攝氏度!見他太疲倦了,有人勸他:“鄧院長,你回去吧!”鄧稼先嚴肅地拒絕:“不,這里就是戰場,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離開現場。試驗成功后,他興奮極了。由于過度勞累,幾天吃不好飯,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當場暈倒了。在場的人趕緊扶他躺下,一量血壓竟是零。醫生整整搶救了一夜,鄧稼先才睜開了眼睛。蘇醒后,他問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測試結果如何?各種數據拿到了沒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隨后又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選自通訊名作100篇新華出版社)1.結合上下文,解釋詞語。汗馬功勞: 風塵仆仆: 2.文中的畫線句子是 描寫,表現了 ,襯托出 。3. 聯系上下文,解讀鄧稼先說的“不,這里就是戰場,我不能走”這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細閱讀畫波浪線的句子,這兩句話中的兩個“竟”字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全文后,你想怎樣評價鄧稼先呢?【參考答案】1.泛指大的功勞。特指在戰爭中立下的大功勞。 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2.環境 鄧稼先的工作環境最惡劣 他對于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3.這句話突出表現了鄧稼先忘我的工作態度,對中華民族的核武器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4.“竟”字表示驚訝,出乎意料,在文中突出了鄧稼先忘我工作、身先士卒的精神。5.示例:鄧稼先是一位身先士卒、風餐露宿、奮不顧身、忘我工作的科學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