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童年的發現 精彩片段.docx
2童年的發現【教材片段】 驚人的發現師:9歲的費奧多羅夫發現了什么?生: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師:他的發現起始于什么?生:起始于夢中飛行。生:誰能說得再具體一些?生:“我”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師: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發現的呢?生: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就能離開地面飛向空中。后來,我甚至學會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樺樹梢頭,在青青的草地和澄(chng)澈的湖面上盤旋。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可以隨心所欲,運轉自如,憑著雙臂舒展和雙腿彈動,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那里。師:誰還能來讀一讀這部分內容?師:同學在讀的時候,其他同學閉上眼睛,借著這些優美的詞句,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體會“我”在夢中飛行的無比快樂和愜意。師:能跟老師說說你們看到的或想到的嗎?生:人為什么會在睡夢里飛行?師:作者想到了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生: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師:在和老師交流的過程中,作者還提出了什么樣的問題?生1:“為什么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生2:“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生3:“人怎么會是鳥?”師:“我們”一連串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仔細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沒有什么聯系?生:我覺得這些問題中后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師:從一個又一個的追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師: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對人物的印象。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師:老師給出“我們”滿意答案了嗎?生: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師: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但老師的話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接下來作者是怎么做的?生: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師:誰來讀一讀這部分內容?生:“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師:用心朗讀這句話,你能從中感受到什么?生:初步感受到“我”執著探究的精神。師:“想啊想啊,嘿!終于想出了眉目”,作者想出了什么“眉目”?生:“哈!這就跟畫地圖差不多。地上的距離很遠很遠,在地圖上畫出來只不過幾厘米。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師:“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是個怎樣的“我”?生1:“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生2:“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生3:“我”是個富于幻想的孩子。生4:“我”是個執著探索的孩子。師:同學們總結的真全面。其實“我”還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孩子,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再來感受作者的幽默風趣